首页> 中文学位 >官员金融背景与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6h】

官员金融背景与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证分析法

1.4.3 对比分析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与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

2.文献综述

2.1 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

2.2 官员个人特征与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

2.3 个人金融背景

3.理论分析与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社会资本理论

3.1.2 关系融资理论

3.1.3 金融供给理论

3.1.4 高阶理论

3.1.5 人力资本理论

3.1.6 风险偏好理论

3.2 相关假设

3.2.1 官员金融背景与地方政府投融资规模

3.2.1 官员金融背景与地方政府投融资结构

4.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

4.2 变量设计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 模型设计

4.2.1 稳健的 Hausman检验

4.2.2 F检验

4.2.3 模型构造

5.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回归分析

5.2.1 官员金融背景对市政建设投资规模的影响

5.2.2 官员金融背景对市政建设投资资金结构的影响

5.2.3 官员金融背景对市政建设融资资金结构的影响

5.3 稳健性检验

5.3.1 滞后一期官员金融背景对市政建设投资规模的影响

5.3.2 滞后一期官员金融背景对市政建设投资结构的影响

5.3.3 滞后一期官员金融背景对市政建设融资结构的影响

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鼓励支持有金融背景的官员到地方任职

6.2.2 完善地方政府与金融业界双向挂职锻炼制度

6.2.3 提升在职教育质量,创新党校金融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迅速增长的城镇人口,必然带来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需求,但受制于“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处于一个“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状态,仅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庞大的市政建设资金需求。基于此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地方建设融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一些问题,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发展盲目举债、隐性担保,导致地方债务风险激增。  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向各省份密集派遣具有金融背景的官员担任副省长等要职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以下任务: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对此外界普遍认为,密集派遣具有金融背景的官员到地方任职是为了促进地方金融产业的发展,进而在为地方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有效降低地方债务风险。那么有金融背景的官员是否能够实现既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降低地方金融风险的双重目标呢?  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在吸收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理论分析与假设。同时搜集了2009-2017年中国267个地级市的市政建设及基本经济情况数据,并依据各地市市委书记的简历手动整理了官员特征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具有金融业界工作经历包括金融监管部门任职经历与第一学历为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市委书记,其在任职期间会显著增加当地市政建设的投资规模,并降低当地市政建设投融资资金中债务资金占比,优化投融资资金结构。而仅接受在职经济金融教育培训的市委书记,其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决策方面与未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官员无显著差异。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官员金融背景的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为研究地方市政建设投融资决策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分析角度。二是手动整理了中国267个地级市2009-2017年间任职的市委书记个人特征数据,数据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本文不仅丰富了地方政府投融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分析角度,还实证证明了官员金融背景对地方政府市政建设投融资的积极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鼓励支持具有金融背景的官员到地方任职、完善地方政府与金融业界的双向挂职锻炼制度和提升在职教育质量,创新党校培训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