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补贴对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6h】

政府补贴对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1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

1.1.2我国企业研发补贴政策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

1.3.2论文框架

1.4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2政府补贴的作用机制

2.1.3 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

2.1.4 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产出

2.2 民营企业创新相关研究

2.3 内生性问题研究

2.4 文献述评及启示

3.相关概念与理论假设

3.2 民营企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3理论分析与假设

3.3.2研究假设

3.4 实证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3.4.2实证方法选择

4.模型设定

4.1.2 Logit模型

4.1.3PSM-DID法

4.2变量选取

4.3样本与数据

5.实证研究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5.2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

5.2.1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初步检验

5.3 进一步实证

5.3.2单位根检验

5.3.3内生性问题判断

5.3.3 OLS模型与PSM-DID模型的结论对比

6.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6.2政策性建议

6.3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会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未来能否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整体研发创新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是外部融资约束以及创新投入不足,这些问题凭借单一的市场力量难以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动用宏观调控措施对市场进行干预,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对企业直接进行补贴。然而,在政府补贴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可见,只通过提高政府补贴的力度是远远不足的,还必须思考如何有效的发挥政府补贴资金的结构性引导作用。在政府补贴的不同企业类型中,民营企业尤为值得重视,作为我国企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中大多数都具有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的特点,这些特点会致使“信贷歧视”、融资约束等问题的发生,导致民营企业会承受相对于其他企业更大的压力。但民营企业同时又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背景下,其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因此,也更加需要政府通过有效的补贴手段和引导方式来促进其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目前,政府通过成立支持各类科技企业的专项基金,重点扶持“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等类型的民营企业的创新升级,并对创建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企业提供经费支持。然而,在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中,我们发现此类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面集中在主板上市、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或是高新技术企业。而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上市企业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  考虑了以上的种种原因,本文以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8年的数据样本,探索政府补贴与民营上市企业创新之间的数量关系。实证中采用Stata与EViews软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OLS回归,以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影响;经分析发现政府补贴在实际分配过程中存在内生性和自选择效应,导致估计模型的可靠性受到影响。经过研究,尝试选择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通过重新匹配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克服内生性问题;在合理匹配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较好地控制了时间趋势,避免了趋势干扰,从而得到较好的估计模型。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政府补贴并非随机,而是更易流向规模大、上市年限短、员工数量多、同时自身从事开展研发活动的民营上市企业。  第二,政府研发补贴对民营上市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有正向激励作用,其显著的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发明专利申请数量。  第三,相比于政府补贴总额,仅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政府补贴对民营上市企业研发投入以及创新产出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大,因此,倘若在研究中简单使用政府补贴总额作为解释变量,会低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  第四,如果在实证分析中忽略了内生性问题与自选择效应,仅使用OLS回归会高估政府研发补贴对民营上市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作用效果。  本文具有以下贡献。第一,选择政府对民营上市企业补贴的分配机制作为研究主题具有新意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在变量选取中作了积极地探索。比如,政府补贴变量的筛选与确定。第三,选取PSM-DID模型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探究。  最后,本文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数据的处理筛选上还存在不足,以及在实证方法的处理中不够专业,对相关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