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重构核仪器的研究
【6h】

可重构核仪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言

1.1 核与粒子物理实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1.2 现有的核与粒子物理实验电子学仪器

1.2.1 基于专用机箱的各种插件

1.2.2 专用仪器设备

1.2.3 计算机插卡

1.2.4 计算机外部设备

1.3 核电子学发展趋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可重构技术路线

2.1 可重构技术的定义

2.2 可重构技术的结构

2.3 可重构技术的实现方式

2.3.1 利用FPGA实现的可重构

2.3.2 利用电调器件实现的可重构

2.4 可重构技术的特点

2.5 基于可重构技术的核仪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测量控制的需求

3.1 核测量的内容

3.3.1 辐射强度

3.3.2 粒子能量

3.3.3 时间信息

3.3.4 粒子类型鉴别

3.3.5 位置信息

3.2 测量的规模

3.3 测量的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可重构核仪器系统设计

4.1 总体设计

4.1.1 总体框架考虑

4.1.2 总体性能考虑

4.2 硬件部分设计

4.2.1 信号接入的前端

4.2.2 数字化

4.2.3 逻辑运算部分

4.2.4 输出控制部分

4.2.5 接口部分

4.2.6 时钟部分

4.2.7 机械结构

4.3 实时算法功能和设计

4.3.1 波形获取

4.3.2 数字实时寻峰

4.3.3 直方图统计(谱分析)

4.3.4 粒子甄别

4.4 离线算法和数据的后处理

4.4.1 通过对Fast ADC非线性修正减小能谱测量的偏差

4.4.2 通过反卷积法提高能谱分辨率

4.4.3 通过对采样波形的内插拟合定时

4.5 重构流程

4.6 上位机软件层次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可重构核仪器系统基本性能测试

5.1 ADC

5.2 TDC

5.3 DAC

5.4 高压输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可重构系统的应用实例

6.1 应用于能谱实验测量

6.2 应用于计数实验测量

6.3 应用于光子非简并纠缠交换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可重构技术的发展和核电子学应用范围的扩展使得核仪器站在了新一轮技术更新和升级的浪潮之上。传统核仪器的实现手段和方法已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当前实验需求的不相符。同时,可重构技术的出现促使核仪器领域发生深刻而重大的技术变革。曾为各类核与粒子物理实验立下汗马功劳的传统技术路线将要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可重构技术为基础,数字算法为核心的全新可重构核仪器系统。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对可重构核仪器的研究将为仪器开发铺就一条全新的技术道路,引导核探测技术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可重构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技术路径,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雷达,天线,计算机系统和结构等。在核与粒子物理实验电子学领域还未见相关报道。随着物理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应用广泛的,要求繁多的测量需求不断被提出来。核电子学仪器陷入不停的开发,改版,升级的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实验室核与粒子物理实验的特点,本论文提出一种可重构的核仪器系统结构,利用可重构的方式,把机械的硬件插件转化为数字化插件,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平台上通过多种的功能算法,实现不同的测量目标,同时,离线算法被用来对硬件性能的不足进行修正和弥补,通过各个部分的组合,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通过可重构核仪器,可以方便地,快速地,经济地建立新的实验仪器系统,从而使实验过程更为便捷。
   本工作分析了物理实验的特点,从内容、规模和实验方式等方面总结得出物理实验对电子学仪器的要求,以此作为系统设计的依据。详细介绍了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实时功能算法,离线算法,软件设计五个部分,分别详述了设计的考虑和具体实现。对可重构核仪器系统硬件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量,给出了数字波形采样的带宽,有效位,时间测量精度等指标。最后叙述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应用,以22Na能谱测量,G-M计数管坪区测量和非简并纠缠交换实验的时间测控来说明可重构核仪器系统可以便捷地完成不同的测量任务,检验了可重构核仪器系统的实用性。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如下:
   (1)将可重构的概念引入核仪器领域,提出开发可重构核仪器的思想。可重构本来是为平衡电子计算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而发展出来的概念,在本论文的工作中借鉴可重构的思想,提出发展兼有软件的灵活和硬件的效率的可重构核仪器。
   (2)探索性地开发可重构核仪器,完成了框架设计和具体实现。将可重构核仪器应用于不同的实例中。核仪器的重构是针对不同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而进行的,重构的部分包括前端,数字化的方式,逻辑计算,和修正方式等等。核仪器的重构是一个系统化,一体化的过程,各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本论文建立了这样一套系统,并通过实例说明快速的重构可以容易地构建完全不相同的实验系统,实现不同类型的实验。
   (3)可重构的核仪器系统通过快速重构的方式,完成高精度的时间测量,非线性计算,反馈控制等功能,实现了非简并纠缠光子交换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高精度(~33ps)的时间测量和快速准确的输出反馈控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通过重构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根据实验需求不断地调整参数,最终实现了世界上首次非简并纠缠光子交换的实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