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研究
【6h】

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成人ASD(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以来,于我院治疗的250例继发孔型AS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介入组(n=108)与手术组(n=142),介入组经导管介入治疗,手术组经心内直视修补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分别于术后1月、3月、6月、12月进行ECG、TTE等相应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ASD直径、存在残余分流的比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费用,观察对比同组术前、术后各时点RA(右房内径)、RV(右室内径)、LA(左房内径)、LV(左室内径)各腔室容积的改变情况,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介入组ASD直径(19.59±6.91)mm,明显低于手术组(25.62±7.08)mm,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1例出现残余分流,手术成功率为98.15%,手术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两组相较,不具明显差异(P>0.05),介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组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介入组手术费用平均为(3.07±0.25)万元,高于手术组(2.83±0.32)万元,但两组相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出院前RA、RV内径与术前相较,明显缩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前、术后LA、LV内径相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出院前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相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月共有15例出现房性心律失常,介入组的发生情况与手术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院前共69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进行对比分析,将有统计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心律失常史,是出院前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既往房性心律失常史尤著。  结论:  成人ASD(房间隔缺损)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相对外科手术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而且无需输血及体外循环。介入治疗出院前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外科手术治疗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术后3月差异较大,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治疗。外科手术、40岁以上、既往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为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由于我院使用的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术的费用与手术治疗费用相比无明显差异,故患者如在介入封堵术适应症范围内,应首选介入封堵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