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阳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扰动信号分析
【6h】

安阳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扰动信号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内重污染研究现状

1.2.2重污染气象诱因研究进展

1.2.3重污染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1.2.4扰动法研究进展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研究内容

1.4.2章节安排

1.5技术路线图

2数据与方法

2.1数据来源

2.2扰动分析方法

3重污染过程中扰动场结构指示意义

3.1安阳市天气污染情况特点

3.1.1污染天气评价指标

3.1.2安阳市PM2.5逐小时质量浓度气候特征

3.1.3安阳市近几年PM2.5情况天数统计

3.2河南省安阳市2019.01.10-16日一次重污染过程扰动分析

3.2.2 2019.01.10-16日安阳市扰动场垂直结构的时间变化

3.2.3 2019.01.10-16日静稳状态下平面扰动场结构特点

3.2.4 2019.01.10-16日污染消散状态下扰动场结构特点

3.3河南省安阳市2018.11.29-12.6日一次重污染过程扰动分析

3.3.1 2018.11.29-12.6日安阳市小时气象要素分析

3.3.2静稳阶段2018年12月1日00时环流配置场

3.3.3 2018年11月29日-12月6日安阳市扰动特征分析

3.3.4 2018.11.29-12.06日静稳状态下平面扰动场结构特点

3.3.5 2018.11.29-12.06日污染传输状态下扰动场平面结构特点

3.4 2017.11.23-30日一次重污染过程扰动分析

3.4.1此污染过程垂直剖面扰动结构场

3.4.2静稳状态下安阳市700hPa、850hPa、1000hPa扰动平面结构场

3.5本章小结

4扰动场结构模型及在安阳市的初步应用预报

4.1两次重污染过程分析

4.1.1 2次重污染过程污染数据特点

4.1.2 2次重污染过程温度-位势高度扰动时间序列图

4.1.3 2次重污染过程湿度-风场扰动垂直剖面场结构

4.1.4 2个重污染过程垂直风场W扰动场-大气场剖面结构

4.1.5 2个重污染过程中静稳状态下温度-位势高度平面扰动场结构

4.1.6 2个重污染时刻安阳比湿-风场平面扰动场结构

4.1.7重污染天气扰动法概念模型

4.1.8污染消散时刻动力学结构诊断分析

4.2扰动场结构在气象中的预报检验

4.2.1ECMWF细网格预报扰动信号的检验

4.2.2扰动温度、扰动位势高度与PM舶质量浓度相关性

4.3本章小结

5安阳市重污染天气的延迟效应分析

5.1.1污染物传输作用造成的滞后效应

5.1.2静稳条件下的停滞效应

5.2安阳市气象扰动信号延迟效应分析

5.2.2 2019.01.10-16日安阳市PM2.5质量浓度延迟效应分析

5.3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创新点

6.3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丽华;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工程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孔海江;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X51P4;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