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整合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和功能锻炼对卒中后抑郁及IL-6、TNF-α的影响
【6h】

整合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和功能锻炼对卒中后抑郁及IL-6、TNF-α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第1章 序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诊断标准

2.3入选与排除标准

2.4实验方法

2.5 实验室研究方法

2.6 结果判读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3.3 HAMD评分比较

3.4 NIHSS评分比较

3.5 BI评分比较

3.6 治疗前后IL-6、TNF-α的比较

3.7 不良反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综述: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

附录

附录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

附录2Ⅱ-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troke Scale,NIHSS)

附录3 Barthel指数(BI)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继发于脑卒中后的一组多见的精神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主动性差、兴趣丧失和睡眠障碍等。由于PSD患者的心理特点,他们进行言语、肢体康复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差,不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从而日常生活能力相对较差,参与家庭及社会生活明显减少,导致认知、执行功能恢复亦受到影响,且增加卒中后死亡率及卒中复发风险,对其早期识别、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本课题采用整合心理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及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PSD患者,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抑郁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价,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6及TNF-α的变化,期望能为以后临床中对于PSD患者的治疗寻求更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期望可在针对PSD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提供新的靶点。  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门诊及住院就诊60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执行入组及排除标准,且均为首发PSD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际遵医嘱完成治疗者共57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为28例,对照组患者为29例。脑卒中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资料可以解释患者本次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SD的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符合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且在排除标准之外,并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分标准评定抑郁程度,≥8分的患者作为入选对象。两组患者同时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功能锻炼,早晨口服,10mg/d,1w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耐受性,调整剂量至10~20mg/d,连用12w;同时指导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整合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联合日常沟通、分组交流、自我教育及家庭愉悦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整合心理干预,疗程12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w、8w、12w后比较两组间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分,通过对比评分来观察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的差异。通过测定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w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及TNF-α的变化,分析整合心理治疗对患者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  结果:  1.治疗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同一组内比较:治疗后依从性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F=361.420,P=0.000;F=412.425,P=0.000),提示两组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4w后治疗组患者依从性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分别为9.45±3.13,12.00±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08),治疗8w及12w后治疗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700,P=0.000;t=4.901,P=0.000),治疗组在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方面起效快,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同一组内比较: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F=170.100,P=0.000;F=84.141,P=0.000),两组治疗均可降低HAMD评分,可有效改善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8w后两组评分分别为11.18±3.40,13.21±3.06,治疗组HAMD评分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8,P=0.021);12w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846,P=0.006),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抑郁疗效明显。  3.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同一组内比较: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F=764.845,P=0.000;F=513.065,P=0.000),两组治疗均可降低NIHSS评分,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12w后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5.79±2.33,8.10±2.5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t=3.608,P=0.001),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4.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同一组内比较:治疗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F=240.517,P=0.000;F=127.284,P=0.000),两组治疗均可提高BI评分,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12w后两组BI评分分别为:71.61±8.06,64.66±8.34,治疗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t=3.199,P=0.002),治疗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好于对照组。  5.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治疗8w后两组均可降低血清IL-6含量,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浓度分别为5.93±1.65pg/ml,6.87±1.50p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P=0.028)。  6.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治疗8w后两组均可降低血清TNF-α含量,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两组血清TNF-α分别为22.36±5.18pg/ml,26.09±7.71p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P=0.037)。  结论:整合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及功能锻炼在PSD的治疗中有效,可以明显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使患者把握了最佳的康复时机,更好的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明显改善了卒中后抑郁程度和免疫功能,使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在临床中对于PSD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新的切入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