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

1.3 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1 静息痛缓解

2.2 皮温改善

2.4 组织坏死面积变化

2.5 术前术后血管造影对比

2.6 趾端血氧饱和度

2.7 踝肱指数(ABI)

3 讨 论

3.1 临床疗效评估

3.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展

3.3 牵引成骨技术的组织再生机制

3.4 病例结果分析

4 结 论

4.1 手术方式的优势及临床疗效

4.2 手术方式的局限性

4.3 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6.9岁,于症状严重侧肢体行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术后所有患者严格戒烟并适当保暖。术后第7天开始检测患肢末端血氧饱和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肢疼痛缓解程度,观察间歇性跛行距离,测量踝肱指数(ABI),肢端皮温改变,足部溃疡愈合情况。术后6月行血管造影观察下肢血管再生情况。  结果: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术后当天患者患肢疼痛有所缓解,6月后患肢疼痛明显缓解20例,1例缓解不明显,21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0.3)分降至(2.1±0.2)分,P=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一天测量皮温(29.1±0.2)℃,平均29.0℃,至术后末次随访皮温为(32.2±1.4)℃,平均31.1℃,P=0.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术前平均增加1437.3m,16例足部溃疡患者中14例经换药后坏死面积逐渐减少并最终愈合,2例患者足背部溃疡行清创术后愈合。血管造影提示18例患者小腿及足部血管数目明显增加。2例小腿血管数目增加,足部血管数目增加不明显,1例患者小腿及足部血管未见明显再生。20例患者中术后血样饱和度值较术前明显增加,1例增加不明显,ABI由术前(0.28±0.02)上升至术后(0.9±0.03),平均0.9,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纳入患者行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后肢体无继续坏死,均无截肢发生。随访6~16月(平均10.7月)患者症状及ABI均无恶化,无骨折及针道感染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血管造影显示未见血管再生,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心血管事件死亡。  结论: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安全性好,近、中期疗效确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