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氏石膏粳米汤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机制研究
【6h】

张氏石膏粳米汤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OLE_LINK16

OLE_LINK15

OLE_LINK36

OLE_LINK48

OLE_LINK49

OLE_LINK42

OLE_LINK54

OLE_LINK53

OLE_LINK41

OLE_LINK35

OLE_LINK40

OLE_LINK50

OLE_LINK17

OLE_LINK26

OLE_LINK44

OLE_LINK45

OLE_LINK23

OLE_LINK8

OLE_LINK5

OLE_LINK4

OLE_LINK58

OLE_LINK57

OLE_LINK55

OLE_LINK56

OLE_LINK33

OLE_LINK52

OLE_LINK51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石膏粳米汤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Ca2+、NF-κBp65 以及 COX-2的影响,探讨其发挥解热作用的可能途径,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用50只SPF级SD大鼠,雄性,体重(180±20)g,随机选取10只做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按10 mL/Kg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制备大鼠发热模型;造模后4 h,将成功建立发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石膏粳米汤组、石膏水煎液组,每组10只;阿司匹林组、石膏粳米汤组、石膏水煎液组分别按0.1 g/Kg、7.83 g/Kg、17.62 g/Kg灌胃相应药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每1 h测量1次大鼠肛温,共测量10次;记录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并计算最大体温上升高度(ΔTmax)、6 h体温反应指数(TRI6);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水平;采用微板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a2+的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NF-κBp65、COX-2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 体温变化:在给药后 1~3h 内,各组体温仍持续性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组体温差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石膏粳米汤和石膏水煎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给药后4~6h内,阿司匹林、石膏粳米汤、石膏水煎液均能抑制发热大鼠体温升高,表现出解热作用,阿司匹林解热功效强于石膏粳米汤和石膏水煎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而石膏粳米汤和石膏水煎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血清TNF-α、IL-1β、IL-6、Ca2+水平:给药后6h,阿司匹林组、石膏粳米汤组和石膏水煎液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石膏粳米汤能明显增加发热大鼠血清 Ca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3. 下丘脑组织 HE 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发热大鼠神经元出现核固缩,胞浆出现空泡、明显肿胀,并见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阿司匹林组、石膏粳米汤组及石膏水煎液组大鼠给药后6h下丘脑病理改变程度变小。  4.下丘脑NF-κBp65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组、石膏粳米汤组、石膏水煎液组发热大鼠下丘脑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P<0.0)。  5.下丘脑COX-2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组、石膏粳米汤组、石膏水煎液组发热大鼠下丘脑COX-2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  结论:石膏粳米汤发挥解热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内生致热源TNF-α、IL-1β、IL-6含量,升高发热大鼠血清Ca2+含量,及抑制发热大鼠下丘脑NF-κBp65蛋白表达、COX-2 mRNA表达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