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脾虚湿蕴夹瘀型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研究
【6h】

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脾虚湿蕴夹瘀型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2 入组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3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4 各组治疗效果比较

5 治疗前后胃粘膜萎缩程度分析

6 治疗前后胃粘膜肠化程度分析

7 各组治疗前后病理学疗效比较

8 各组治疗前后红外皮温比较

9 各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比较

第三部分:讨论

1 IM的流行病学

2 IM的西医发病机制

3 IM的西医治疗

4 IM的中医病因病机

5 IM的中医治疗

6 结果分析

7 理中通络化浊汤组方理论分析

结论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综述:肠上皮化生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理中通络化浊汤对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患者的治疗,观察其对IM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总体有效率、胃镜组织病理检查、红外皮温及胃液pH值的改变,证实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IM患者的有效性,并初步阐述其中的作用机理。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就诊于柳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的IM患者,纳入确定诊断标准9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编码分组为中药治疗组(以下简称中药组)32例、中成药治疗组(以下简称中成药组)31例及西药治疗组(以下简称西药组)31例。中药组选用理中通络化浊汤加减服用,每日1剂,饭前15min服用,每日3次,疗程为六个月;中成药组予口服胃复春片(0.36g/片),每次4片,饭前15min服用,每日3次,疗程为六个月;西药组予口服维生素B12片(0.5mg/片),每次1片,饭前15min服用,每日3次,疗程为六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脾俞胃俞皮温及任督二脉均温、胃液pH值、胃镜及胃黏膜组织病理的变化,整理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临床症状评分:中药组、中成药组及西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6.7%、46.7%。经治疗后,中药组临床疗效分别与中成药组及西药组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1)。  2、胃镜及组织病理学疗效:中药组、中成药组及西药组的病理疗效分别为90.0%、63.3%、60.0%。经治疗后,中药组疗效分别与中成药组、西药组比较,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成药组与西药组比较,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胃液pH值:各组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中药组与中成药组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成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红外皮温改变:中药组、中成药组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治疗前后脾俞、胃俞的皮温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任督二脉皮温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中药组分别与中成药组及西药组比较,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成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IM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经理中通络化浊汤治疗后,脾俞、胃俞皮温及任脉、督脉均温较前均有所升高,着重于“温”、“通”二字,明显起到温中散寒、通络化浊的作用,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