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6h】

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风尘堆积与大气环流、源区环境状况密切相关,是揭示古大气环流演化和古环境变化机制的理想地质记录之一。青藏高原东部主要受高原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其上广泛分布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变化与环流系统演化的理想材料。系统的研究高原东部黄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原黄土沉积特征、物质来源和环境意义。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的常量、微量元素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进而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高原东部黄土的物源变化和化学风化过程。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进展:  在空间尺度上,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黄土-古土壤和表土,进行了系统的常量、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主要常量元素氧化物为SiO2、Al2O3、CaO和Fe2O3,黄土中SiO2和CaO含量差别较大;总体上川西地区常量元素组成与北方黄土高原黄土具有一定相似性。黄土、古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其中 Rb、Sr、Ba、Zr、V 占了微量元素的主要部分。与高原东部的风沙沉积、黄土高原黄土、河西走廊黄土进行对比,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组分的常量元素之间的比值(SiO2/Al2O3、TiO2/Al2O3)、常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的比值(Zr/Al、Zr/Ti、K/Rb、K/Ba)、微量元素之间的比值(Zr/Hf、Y/Nb)、常量元素三角图(Ca-Mg-K、Ca-Mg-Na)等与其他地区黄土有明显差异,而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与高原表土沉积物及河流砂、风成砂样品元素特征比较接近。以上特征均指示了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物源的差异,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内部。  对川西高原的甘孜XS黄土剖面、金川MC黄土剖面进行系统的常量、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末次冰期以来甘孜地区的CaO、Na2O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而Al2O3、Fe2O3、MgO、K2O等趋势相反。在金川地区,自S2以来,SiO2、Na2O含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Al2O3、Fe2O3、MgO、K2O、CaO等趋势相反,其中 CaO 曲线波动较大,反映了金川地区在冰期间冰期的干湿交替变化。微量元素Co、Cr、Cu、Ni、V、Zn、Rb、Sr、Ba在甘孜XS剖面随深度微量元素含量不断增大,而金川MC剖面随深度先增大后减少,示踪元素比值表明川西高原黄土自身的常量元素比值(SiO2/Al2O3、TiO2/Al2O3、SiO2/TiO2)、常量与微量元素比值(Zr/Al、Zr/Ti、Y/Al)随深度无明显变化,说明川西黄土物源无明显变化,相对稳定。  甘孜黄土化学蚀变指数(CIA)为56.73~68.53,处于低等风化阶段,金川黄土的CIA为61.34~71.37,处于中等风化强度。甘孜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风化强度,从末次冰期以来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末次冰期以来黄土风化强度不断减弱。金川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风化强度随着冰期-间冰期的交替不断波动,CIA、化学蚀变替代指标(CPA )值在冰期时明显偏低,而在间冰期时较高。甘孜黄土CaO*/MgO、Na/K以及(Ca*+Na+K)/Al随深度减小的趋势,金川黄土CaO*/MgO、Na/K以及(Ca*+Na+K)/Al随深度先减后增的趋势,共同指示了末次间冰期以来川西地区逐渐变干的趋势。  本研究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理解高原黄土沉积过程、区域环境演化和古环境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