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超支化分子的一维拓扑结构和趋光性聚集体的研究
【6h】

基于超支化分子的一维拓扑结构和趋光性聚集体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于超支化大分子的聚合物拓扑结构的研究进展

1.2.1 线性-超支化共聚物(Linear-Hyperbranched Copolymers)

1.2.2 超支化-超支化共聚物(Hyperbranched-Hyperbranched Copolymers)

1.3 微型马达的研究进展

1.3.1 基于生物活性酶和活体的杂化微型生物马达

1.3.2 催化和不对称

1.3.3 运动的控制

1.3.4 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选题依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自引发单体的自偶联同步活性聚合制备一维纳米串珠状聚合物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表征

2.2.3 环状三硫代碳酸酯CTTC(1,5-Dihydrobenzo[e][1,3]dithiepine-3-thione和合成

2.2.4 单体TEMPO-MS的自缩合乙烯基聚合(SCVP)

2.2.5 单体TEMPO-MS在CTTC存在下的自偶联同步活性聚合(SCCLP)

2.2.6 偶联反应产物的分级

2.2.7 偶联产物的胺解

2.2.8 超支化前驱体在CTTC存在下的偶联反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自引发性单体在CTTC存在下的自偶联同步活性聚合(SCCLP)

2.3.2 偶联产物的一维有序性

2.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三章 原子转移自由基偶联制备一维纳米串珠状聚合物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仪器表征

3.2.3 超支化前驱体PCMS的合成

3.2.4 超支化前驱体在硝酮存在下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偶联反应

3.2.5 偶联产物的热降解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超支化前驱体在硝酮存在下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偶联

3.3.2 偶联剂对反应的影响

3.3.3 偶联产物的一维性表征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螺吡喃封端的超支化微米荧光球的趋光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仪器与方法

4.2.3 H40的前处理

4.2.4 超支化聚酯H40的末端羧基化(H40-COOH的合成)

4.2.5 H40-SP的合成

4.2.6 H40-SP的自组装制备微米荧光球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光致异构超支化大分子H40-SP的合成

4.3.2 光致异构超支化大分子H40-SP的光响应性

4.3.3 H40-SP胶束粒子的紫外趋光性

4.3.4 运动机理

4.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总结与展望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超支化聚合物以及基于超支化结构而衍生出的拓扑结构在药物传输、催化和纳米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用途。得益于活性聚合手段,越来越多的基于超支化分子的拓扑结构被合成出来,如星形、哑铃形、雨伞形、蠕虫状聚合物等。非球形尤其是一维聚合物纳米粒子在纳米复合物和药物传输载体领域,许多情况下比它们的竞争对手即球形聚合物粒子更具优势。但它们的合成通常比较繁琐。
  光驱动微型游动粒子在下一代药物传输及微型机器人器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人们所希望的是,微型游动粒子的运动不仅仅是自发式的,其方向也要可控,这样才更容易实现其应用。
  本文所讲述的工作主要是制备基于超支化分子的衍生拓扑结构,并赋予其特殊的功能或性能。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一维超支化串珠状聚合物,并表征其一维有序特性;第四章讲述的是制备螺吡喃封端的超支化聚酯,并研究其组装的微米胶束粒子的趋光性。具体是:
  1)采用一种比较方便简单的“一锅法”策略,即自引发性单体的自偶联同步活性聚合合成一维超支化串珠状聚合物。在这个方法中,单体为自身可以发生超支化反应的自引发性单体,链转移剂环状三硫代碳酸酯作为偶联剂,将超支化结构沿一个方向连接起来。研究了聚合机理以及偶联剂含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所得聚合物的粘度特性、X射线衍射峰及液晶特性均表明了其一维有序特征。
  2)采用两步法合成一维纳米串珠状聚合物。第一步,自引发性单体聚合合成超支化聚苯乙烯前驱体;第二步,用偶联剂硝酮将超支化前体连接起来。研究了硝酮对偶联反应的影响。所得聚合物的粘度特性、X射线衍射峰及液晶特性均表明了其一维有序特性。
  3)在超支化聚酯末端接枝螺吡喃基团,合成首例全有机合成的紫外光驱动的微米粒子,并且实现了光对游动粒子运动方向的控制。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受紫外光照后表现出了正向趋光性,即粒子从四面八方迎着光向强度最大的光源中心运动,运动的轨迹为直线。统计出光驱动下粒子的均方速率在20微米/秒,并且在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后能够增加到54微米/秒。粒子在紫外光场下表现出正向趋光性运动的原因是光照导致粒子表面与分散介质间的界面张力的不均匀分布梯度。这一发现将为设计用于药物传输、微型机器人以及自适应型光催化的微型引擎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