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定价效率研究--基于市盈率视角
【6h】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定价效率研究--基于市盈率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论文思路和方法

1.2.1研究思路

1.2.2研究方法

1.3论文创新和不足

2.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2.1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理论

2.1.1 国内文献综述

2.1.2 国外文献综述

2.2公司股票估值理论综述

2.2.1 公司股票估值理论

2.2.2 创业板公司股票估值的特殊性

2.2.3创业板公司市盈率估值方法

3.创业板公司成长性评估模型构建

3.1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主要特征

3.2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

3.3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估的指标体系

3.3.1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概念界定

3.3.2成长性评估模型

3.3.3指标选取

3.4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估模型

3.4.1因子分析法的理论介绍

3.4.2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3.4.3成长性评估模型建立

3.5本章小结

4.创业板公司成长性与市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4.1基于NPVGO模型分解市盈率并剖析其影响因素

4.2研究假设

4.3模型设计

4.4实证分析

4.4.1描述性统计

4.4.2市盈率与成长性关系的分组检验

4.4.3实证结果及分析

4.5稳健性检验

5.结论和启示

5.1本文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创业板(Second-board Market)是不同于主板市场的一类证券交易市场,中国创业板的建立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足。创业板为那些在主板市场上市门槛面前望而却步的新兴企业和具有高成长的科技公司降低了门槛、敞开了大门,降低这类公司上市筹资的难度。创业板的设立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重大利好,也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举措,更是对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发挥重大作用。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看,创业板服务的多数公司尚处于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即成长期),高成长性是这类公司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相较于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和回报。创业板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了不少问题,比如企业利润增长空间有限情况下的高市盈率现象。这一问题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如遮掩了企业真实存在的问题、损害了财务指标的有效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市场的资源分配效率等。  市盈率等于每股市价除以每股收益,该指标综合考虑了股价高低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市盈率的高低更真实的反映了股票定价水平的高低。针对创业板公司存在的上述种种现象,这就引发作者从市盈率的视角切入,通过聚焦于市盈率与成长性指标的相关性,来探究创业板公司市盈率的背后是否有成长性的支撑,从而达到检验创业板市场定价效率的研究目的。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思路清晰、前后连贯,第一是探究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评价问题并计算其综合得分;第二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与成长性的相关性问题。一方面,首先全面阅读关于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理论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主要特征,分析影响成长性的主要因素,进而构建成长性评价体系;由于影响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因素复杂繁多、信息重叠,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结,提取主成分因子,确定因子模型(即成长性评分模型),进而计算出各个公司的成长性得分,下一步就是将得分结果应用于市盈率与成长性关联性问题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在对市盈率估值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NPVGO模型探究市盈率的内涵并剖析其影响因素,据此引入控制变量、做出研究假设和完成模型设计,最后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研究分析,针对中国投资实践和创业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