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治疗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的临床研究
【6h】

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治疗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纳入研究标准

3 退出研究标准

4 研究方法

结果

1 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对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的有效性研究

2 增加巩固期治疗对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的必要性研究结果

3 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增加巩固期维持治疗对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的稳固性和持久性研究结果

讨论

1 乳头内陷缺陷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2 乳头的解剖

3 乳头内陷治疗现状

4 传统持续外牵引法

5 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

6 改良持续外牵引法治疗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的有效性

7 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治疗乳头内陷术后乳头高度和体积的变化

8 巩固期对乳头内陷矫治的必要性

9 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对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的稳固性

10 并发症

研 究 总 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综述:乳头内陷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治疗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的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式;探讨该法对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治疗的有效性和稳固性;探讨巩固期治疗是否可以有效的减少乳头回缩率。  方法:  选取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32例18~30岁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女性未生育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6例,乙组16例,甲组轻、中度内陷乳头数量(个)分别为16、15,乙组轻、中度内陷乳头数量(个)分别为16、16。甲乙两组均行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其中甲组牵引期末治疗结束,乙组在牵引期末增加巩固期治疗,甲组在术前(T0)、牵引期末(T1)、牵引期结束后80天(T2)分别追踪测量乳头高度和体积,乙组在术前(T0)、牵引期末(T1)、巩固期末(T2)及治疗结束后半年(T3)分别追踪测量乳头高度和体积。从所有病例高度和体积在T1和T0的变化论证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对乳头内陷治疗的有效性及对轻、中度乳头内陷治疗的差异性;从甲、乙两组病例高度和体积在T2和 T1的变化论证巩固期治疗是否可以有效的防止乳头回缩;从乙组病例高度和体积在T3和T2的变化论证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联合巩固期治疗对对乳头内陷治疗的稳固性和持久性。测量结果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该研究中两组乳头内陷患者乳头高度和乳头体积在T1和T0的变化F值分别为1243.030、681.005,对应的p值为<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可以有效治疗轻、中度乳头内陷;  2、轻度、中度乳头内陷患者乳头高度和体积在T1和T0的变化F值分别为0.044、0.005,对应的p值分别为0.835、0.942,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认为改良持续外牵引法对先天性轻中度的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也说明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对轻度乳头内陷的效果不一定优于中度乳头内陷;  3、甲、乙两组在牵引期末(T1)与牵引期结束后80天(T2)的乳头高度和体积变化F值分别为208.870、75.442,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1、<0.001,说明增加巩固期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患者牵引悬吊后乳头回缩率;  4、该研究乙组患者在治疗T3和 T2的高度和体积变化F值分别为0.001、0.384,对应的p值分别为0.975、0.537,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术后T3和T2患者乳头的高度和体积存在差异,也说明该法对乳头内陷治疗的稳固性。  结论:  1、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对轻度、中度乳头内陷均有效;  2、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对轻度乳头内陷及中度乳头内陷的治疗有效性差异不明显;  3、巩固期的维持治疗可有效减轻先天性轻中度乳头内陷患者牵引悬吊术后乳头回缩程度,降低乳头回缩率,保证悬吊牵引手术效果;  4、改良持续外牵引悬吊术用于对轻、中度乳头内陷的治疗,可有效的防止术后乳头回缩,保持乳头牵出稳固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