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硬膜外阻滞加电针与单用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实效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6h】

硬膜外阻滞加电针与单用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实效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方法

一、试验设计

二、研究场所与研究对象

三、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剔除标准

四、样本量的确定

五、随机分组方法

六、治疗方法

(一)基础治疗和护理

(二)硬膜外阻滞

(三)电针

(四)治疗时间的选择

七、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主要结局指标

(三)次要结局指标

(四)安全性评价

八、随访

九、盲法的设计及实施

十、质量控制

(一)研究前

(二)研究中

(三) 研究后

十一、伦理审查与试验注册

(一)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临床试验注册

十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病例纳入、排除、脱落及试验完成情况

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一)一般情况基线资料比较

(二)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三、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一)开始治疗后16天的整体疗效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及DHI总分的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各维度评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各维度评分比较

(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比较

四、随访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指标的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恢复效果比较

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分析与讨论

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二、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一)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比较

(二)ESCV评分比较

(三)DHI评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比较

四、治疗后1、3个月随访指标比较

五、不良反应比较

六、本研究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及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七、本研究的不足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痉挛,或由于颈椎骨刺、退变、不稳定直接压迫刺激椎动脉或刺激颈椎关节囊韧带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是成年人临床就诊20个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耳鸣、颈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需要进行临床干预。患有急性眩晕的患者常常处于极度焦虑状态,心理问题也较慢性眩晕患者严重。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不仅可以阻断椎管内交感神经,还可以阻断椎管内的病变即颈部过伸、颈椎不稳等引起的局部创伤性炎症对交感神经的刺激,改善颅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缓解颈性眩晕的相关症状。电针的特点是兴奋效应强,具有止痛,镇静,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从而缓解深层肌肉血管的痉挛,解除椎动脉所受的压迫,改善眩晕体征和症状。其特有的深层按摩作用强度大,安全可靠。硬膜外神经阻滞与电针联合使用,有可能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加电针与单纯硬膜外阻滞两种方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以明确硬膜外阻滞加电针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依据。  方法:2017~2018 年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电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硬膜外阻滞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2例。连续治疗16天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检测,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时随访,记录DHI评分,并采用中国版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hort-Form Health Survey-36, SF-36)测评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对两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两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慢性病史、病变部位、病程、年龄、性别、ESCV及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SCV总分在治疗后16天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DHI总分治疗后8天及16天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ESCV评分之眩晕组间及组内比较存在差异,肩颈痛、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则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I评分之躯体、情感及总指数三个维度组间、组内及交互作用均有差异(P<0.05)。TCD 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内径大于对照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及平均峰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随访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DH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治疗后1个月功能及情感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总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有差异,生理维度总分在治疗后3个月有差异,心理维度总分在治疗后1个月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心慌、皮下出血、全脊麻、毒染血症、感染、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电针结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独使用硬膜外阻滞均可以达到控制症状、改善血流、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电针结合硬膜外阻滞在中远期效果对比中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电针结合硬膜外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硬膜外阻滞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椎动脉血管内径与血流速度来实现的。

著录项

  • 作者

    赵秋鹤;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 学科 针灸推拿(临床中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庆辉;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颈性眩晕,交感神经,硬膜外阻滞加电针,单用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