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三重螺旋的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聚类分析研究
【6h】

基于三重螺旋的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聚类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已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如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竞争性优势的关键因素。目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大多基于国家或发达地区层面,而针对相应其他各个区域层面的评价研究则相对较少。安徽省虽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但其紧紧围绕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其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基本确立,这对于其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产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互动作用不仅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促进形成新的区域创新发动者。因此,本文基于三重螺旋基本理论、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能力等相关理论对安徽省16个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一定的尝试探索性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在对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归纳基础上,本文首先对三重螺旋理论的大学、产业、政府创新主体及其职能进行分析探讨。其次对国家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发展进行研究概述,同时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和指标选取的研究,从大学、产业、政府、中介机构四个子系统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分析安徽省各市近年来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市2010-2016年的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根据各市公因子的综合得分分析该地区的创新能力,利用聚类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地市之间以及同一地市不同时期的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及其发展潜力。最后从复杂系统的协调论角度出发,测算相关子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值,并对区域创新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间的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探析。  最后,根据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及空间布局的实证研究结果,从多个角度对安徽省各市在区域创新能力方面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创新实力的提升提供价值引领与理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