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电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对策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6h】

煤电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对策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供给侧改革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压力

1.1.2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1.1.3 遏制环境持续污染恶化的迫切需要

1.1.4 人民大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殷切期望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淮南市环境评价要素数据的获取

2.1 研究区基本情况

2.1.1 淮南市自然环境概况

2.1.2 淮南市社会经济概况

2.2 实验数据的获取

2.3 社会调查数据的获取

2.3.1 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

2.3.2 样本抽取过程的设计

2.4 小结

第三章 淮南矿区水资源与土壤的环境评价指标特征

3.1 煤电产业引起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3.1.1 煤矿开采作用下土壤面临的主要污染

3.1.2 煤矿开采作用下水资源面临的主要污染

3.1.3 煤矿开采与燃煤发电作用下大气面临的主要污染

3.1.4 淮南面临多方面的复合环境问题

3.2 淮南矿区表生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

3.2.1 矿区塌陷塘水及矿区排污废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3.2.2 矿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3.2.3 矸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3.3 微量元素在环境介质中的生态风险评价

3.3.1 污染水平评价模型与风险评价模型

3.3.2 水体中微量元素的健康风险评价

3.3.3 土壤的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淮南公众的环境态度与环境意识现状分析

4.1 社会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与变量的赋值计算

4.2 淮南公众的环境态度现状分析

4.3 淮南公众的环境意识现状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淮南公众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5.1 公众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5.1.1 环境意识变量数据的信度检验

5.1.2 中国环境关心改进量表各测量项分辨力检验

5.1.3 中国环境关心改进量表的一维性检验

5.1.4 中国环境关心改进量表的测量精确性分析

5.2 公众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5.2.1 性别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

5.2.2 年龄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

5.2.3 受教育程度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

5.2.4 经济收入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

5.2.5 政治面貌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

5.2.6 城乡差别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

5.3 淮南公众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的假设检验

5.3.1 公众环境意识的性别间差异检验

5.3.2 公众环境意识的年龄间差异检验

5.3.3 公众环境意识的受教育程度间差异检验

5.3.4 公众环境意识的收入程度间差异检验

5.3.5 公众环境意识的职业属性间差异检验

5.3.6 公众环境意识的政治面貌间差异检验

5.3.7 公众环境意识的城乡居民间差异检验

5.4 小结

第六章 煤电资源型城市环境的治理对策

6.1 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治理政策分析

6.1.1 煤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分析

6.1.2 煤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6.2 淮南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6.2.1 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6.2.2 矿区土壤修复的对策与建议

6.3 淮南公众环境意识的改进策略

6.4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有很多资源型城市,它们为国家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但随着能源的开发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实现绿色开采,保障人类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通过对淮南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以及对土、水等样品的采集和其中环境指标的测试,结合淮南公众环境态度和环境意识调查数据,运用环境科学、公共管理等交叉学科理论,系统深入研究了淮南市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评价了生态风险,提出了环境治理对策,为全国类似煤电资源型城市的安全、绿色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对淮南矿区水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和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发现:水体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水平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级;各区域水样中微量元素所致健康危害的总风险均高于最大可接受风险值标准。对淮南矿区土壤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土壤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高于淮南土壤背景值,造成矿区土壤中度到非常高程度的污染,具有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对淮南公众环境态度和环境意识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公众对当地的环境问题关注度很高,对环境污染程度评价较高,认为环境污染问题与当地煤电主导产业紧密相关;公众表达了强烈的环境治理意愿,认为政府和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责任,倾向于使用经济手段调控企业(或个人)参与保护环境。淮南公众的环境意识现状是:环境问题认知率高、环保知识水平低、环境污染程度评价高、环保工作满意度低、环保行动水平低、环境污染危害评价高、环境贡献意愿低。
  本文从环境治理政策分析、污染治理措施及淮南公众环境意识改进策略三个方面提出环境治理对策。认为当前环境治理政策中急需改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部门的管理体制问题、能源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建议建立矿区水、土地资源的监测、利用和协调机制;公众环境认知和环保知识水平的提升应该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议程设置”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度;以支持民间环境保护团体发展等形式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