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6h】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交往观

(二)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交往观

二、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

(一)世界历史的概念

(二)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

(三)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

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

(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二)对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

第二章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萌芽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往

(二)《神圣家族》:物质利益交往

(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世界交往的实践本质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世界交往与世界历史

(三)《共产党宣言》:世界交往普遍建立的最终归宿

三、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深化

(一)《资本论》:资本与世界交往

(二)《历史学笔记》:世界交往与国际关系体系

(三)《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世界交往与“跨越”设想

第三章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意涵

(一)从交往动力看,世界交往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从交往范围看,世界交往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

(三)从交往主体看,世界交往是多主体间的交往

(四)从交往目的看,世界交往是为了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

二、世界交往的形式

(一)世界经济交往

(二)世界政治交往

(三)世界文化交往

三、世界交往的影响

(一)世界交往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力量

(二)世界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世界交往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前提

(四)世界交往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世界交往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冲突和对抗

第四章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当代实践

(一) “一带一路”树立了新的世界交往原则

(二) “一带一路”提出了新的世界交往秩序

(三) “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世界交往路径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现实启示

(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指导正确认识全球化

(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指导科学看待对外开放

(三)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指导全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吴佳华;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勇;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U2TU-;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