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2 农业旱灾风险预测与评估研究

1.4.3 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1.4.4 农业旱灾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

1.4.5 研究评述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脆弱性

2.1.2 农业旱灾脆弱性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灾害系统论

2.2.2 致灾因子论

2.2.3 孕灾环境论

2.2.4 承灾体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农业旱灾概况和成灾机制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中国农业旱灾概况及特点

3.2.1 持续时间长、损失重、影响范围大

3.2.2 波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

3.2.3 季节性、区域性明显

3.3 中国农业旱灾的成灾机制分析

3.3.1 孕灾环境

3.3.2 致灾因子

3.3.3 承灾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选取

4.1 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影响因素

4.1.1 敏感性因素对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影响

4.1.2 恢复力因素对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影响

4.1.3 结论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1 选取原则

4.2.2 指标选取及指标解释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处理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1 熵值法的步骤及原理

5.2.2 基于熵值法权重的确定

5.3 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等级划分

5.3.1 脆弱性评价模型及结果

5.3.2 脆弱性区划评价

5.4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影响因子贡献度分析

5.4.1 贡献度模型的原理及步骤

5.4.2 因子贡献度结果分析

5.5 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降低中国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土地利用合理化

6.2 加快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6.3 改进灌溉方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4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6.5 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灾前抵御力和灾后恢复力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陈佳;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鸿鹏;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