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T厦工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6h】

*ST厦工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内容与框架

1.4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2非经常性损益理论基础

2.3盈余管理理论基础

3*ST厦工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介绍

3.1厦工所处机械制造业发展整体低迷

3.2公司简介

3.3*ST厦工摘帽事件回顾

4*ST厦工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4.1*ST厦工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4.2*ST厦工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4.3*ST厦工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5 防范ST公司利用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的对策

5.1加强法律法规等政策制定

5.2加强外部监督制度与证券市场监管行为

5.3改善ST公司自身内部治理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ST是中国一项独特的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提醒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存在的经营风险,并且提示公司注意自身主营业务经营状况存在的风险。但是由于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对于*ST公司摘帽条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扣除非经常损益业务后的实际净利润为正这一条件,应该说摘帽条件一定程度上较为简单。被证监会要求强制退市后的上市公司,想要重新踏进资本和证券市场,门槛会变得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更加严苛,这就导致不少*ST公司在关键年度纷纷选择使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手段进行“摘帽”以粉饰其真正的经营成果。中国对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界定和披露也存在一定漏洞,就给很多面临退市压力的上市公司提供了美化财务报表的机会。但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ST公司的盈利能力,大部分的*ST公司在摘帽后其经营状况依然不尽人意。而且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行为不仅会破坏中国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还会破坏资本市场的公平性。  基于此,本文拟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曾是中国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国有企业*ST厦工“摘帽”这一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具体问题分析。首先,第一章对相关研究意义、背景等以及对实施了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阐述总结。第二章是对ST制度和非经常性损益以及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逐一分析。接下来第三章是本文研究的具体案例,*ST厦工所处机械制造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以及其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状况的基本介绍,在这些基础上第四章的内容是分析*ST厦工摘帽过程中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具体动因、使用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其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公司自身发展造成的危害。根据其产生的这些不利后果,第五章本文将从国家政策层面、外部监督层面以及公司内部治理层面三个角度提出防范*ST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试图摘帽这一行为。最后第六章本文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案例写作的结论并指出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