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IP交换服务器的互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
【6h】

基于IP交换服务器的互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清单、表格清单、符号说明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版权书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依据

1.2传统远程监控系统

1.3互联网远程监控系统

1.4 PSTN远程监控方式与互联网远程监控方式比较

1.5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及关键技术指标测试

2.1技术基础

2.1.1 TCP/IP协议

2.2.1套接字(Socket)技术

2.1.3数据加密技术

2.1.4数据库访问技术

2.1.5 COM技术

2.2系统实现关键技术指标测试

2.2.1互联网数据传输延迟时间

2.2.2 Socket最大可连接客户数

2.3小结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3.1设计目标

3.2系统结构

3.2.1硬件和软件结构

3.2.2结构分析

3.3系统建立及运行分析

3.4安全可靠性设计

3.4.2安全性设计

3.4.1可靠性设计

3.5数据存储策略

3.5.1监控现场端数据存储

3.5.2监控中心端数据存储

3.5.3 IP交换服务器数据存储

3.6系统开发平台和工具

3.6.1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

3.6.2开发语言和平台

3.7小结

第四章子系统设计

4.1网络通信系统

4.1.1系统功能

4.1.2数据帧协议

4.1.3通信连接及其管理

4.1.4监控中心和监控现场连接建立过程

4.1.5系统结构

4.2安全系统

4.2.1系统功能

4.2.2用户管理策略

4.2.3操作管理策略

4.2.4安全信息管理

4.2.5系统结构

4.3日志系统

4.3.1系统功能

4.3.2日志定义

4.3.3系统结构

4.3.4日志存储

4.4打印系统

4.4.1系统功能

4.4.2系统结构

4.5用户管理系统

4.5.1系统功能

4.5.2用户及用户属性

4.5.3用户管理策略

4.5.4用户ID唯一性

4.5.5系统结构

4.6现场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4.6.1系统功能

4.6.2多现场同时监控策略

4.6.3现场监控建立过程

4.6.4系统结构

4.7故障数据提取/发送系统

4.7.1系统功能

4.7.2故障数据结构

4.7.3现场故障数据记录策略

4.7.4故障提取/发送过程控制

4.7.5系统结构

4.8历史数据提取/发送系统

4.8.1系统功能

4.8.2历史数据结构

4.8.3历史数据提取/发送控制

4.8.4系统结构

4.9历史数据管理系统

4.9.1系统功能

4.9.2历史数据文件及管理

4.9.3 系统结构

4.10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4.1 0.1系统功能

4.10.2实时数据类型与结构

4.10.3I/O读写系统

4.10.4系统结构

4.11小结

第五章子系统实现

5.1网络通信系统

5.1.1实现技术要点

5.1.2数据结构和类

5.2安全系统

5.2.1数据结构和类

5.2.2用户界面

5.3日志系统

5.4打印系统

5.4.1实现技术要点

5.4.2位图打印

5.5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5.5.1实现技术要点

5.5.2数据结构和类

5.5.3用户界面

5.7历史数据发送系统

5.8故障数据发送系统

5.9用户管理系统

5.9.1实现技术要点

5.9.2数据结构和类

5.11历史数据提取系统

5.10现场设备状态监控系统

5.12小结

第六章系统应用实例与应用方案设计

第七章系统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发展展望

7.1系统发展

7.2 互联网技术发展展望

7.3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前设备远程监控的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传统以公用电话网作为数据传输网络的方式;二是以互联网作为数据传输网络的WebServer方式。 本文提出了建立直接基于IP交换服务器的互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开发了专用应用层协议,利用此协议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传输,并开发了监控现场和监控中心软件。系统采用了“监控中心—IP交换服务器—设备现场”的结构,中心和现场通过IP交换服务器交换IP地址,然后利用此IP建立直接的数据传输通道;系统的监控画面管理策略使现场不必传输画面图形信息,只需传输必要的实时状态数据,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本文建立设计了系统硬件结构和系统运行所需的软件系统。IP交换服务器软件为中心和现场提供IP交换和状态转发服务;监控现场软件负责现场设备运行监控和与远程监控中心交互,监控中心可对多个现场进行集中管理,监控现场运行状态,提取现场故障和历史数据。本文在Windows平台下利用VisualC++实现了系统。对系统实现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主要的类定义和数据结构,并提供了部分源代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