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花境空间辨识、评价与规划优化——以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为例
【6h】

城市花境空间辨识、评价与规划优化——以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居环境建设

1.1.2 城市生态品质建设人本位思想转变

1.1.3 景感生态学新的角度和方向

1.1.4 园林花卉空间布局研究相对不足

1.2 概念界定

①花境

②花境空间

③花境感知与花境空间感知

④城市花境与植物景观、城市绿色空间、城市绿地的联系与区别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1.5.1 研究范围

1.5.2 区域概况

2 相关研究及理论综述

2.1 城市生态景观感知研究

2.2 景感生态学理论

①景感生态学理论提出

②景感生态学的运用和发展

2.3.1 花境的概念

2.3.2 花境的起源与发展

2.3.3 花境的类型

2.3.4 花境景观规划理论与实践

2.4 研究评述

3 基于居民感知的城市花境空间研究框架

3.1 当前城市花境建设存在问题

①城市花境总量不够,形式不够多样,效果不突出

②城市各功能区花境景观特色不明显,难以适应绿色战略的提档升级和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态需求

③花境建设多集中性规模营造,而居民日常空间花境感知不足

④花境人本化建设不足,可参与性差,影响花境社会服务价值的发挥

⑤城市花境缺少小微尺度特色空间营造,场景化建设不足

3.2 城市花境空间研究思路

3.2.1 基于居民感知的城市花境空间辨识思路

3.2.2 宏观:花境感知空间格局与效益评价

3.2.3 中观:城市花境与土地利用评价

3.2.4 微观:城市花境空间营造现状调查

3.4 城市花境空间辨识、评价与规划优化模型构建

3.4.1 城市花境空间辨识技术方法构建

3.4.2 城市花境空间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3.4.3城市花境空间建设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4 基于新数据环境的城市花境空间辨识:以重庆主城中心城区为例

4.1 花境感知大数据

4.2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花境空间辨识技术方法

4.2.1 花境感知大数据获取技术方法

4.2.2 花境空间辨识方法

4.3.1 研究范围和季节特征

4.3.2 赏花识花数据获取

4.3.3 数据清洗与解译

4.4.1 花境植物种类特征

4.4.2 花境感知行政区域差异特征

4.4.3 花境感知季节特征

4.5 小结

5 重庆主城中心城区花境空间建设现状评价

5.1 重庆主城中心城区花境空间格局分析

5.1.1研究方法

5.1.2 花境空间聚集分布特征

5.1.3 花境数量等级空间格局

5.1.4 热点区分布及模式特征

5.2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花境与城市功能定量评价

5.2.1 方法原理

5.2.2信息熵的计算

5.2.3 信息熵结果分析

5.2.4 花境与兴趣点信息熵匹配评价

5.3.1 研究方法

5.3.2案例对象选取

5.3.3 不同功能区花境空间形态分析

5.3.4各功能区花境空间形态总结

5.4.1 问卷设计

5.4.2 问卷发放情况

5.4.3 问卷调查结果

5.4.4 各功能区花境感知调查结果总结

5.5.1 研究方法

5.5.2案例对象选取

5.5.3 花境空间品质建设调查

5.6 小结

6 城市花境空间建设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6.1 城市花境空间全面优化与提升

6.1.1 格局构建:匹配城市气韵的花境格局构建

6.1.2 效益提升:基于信息熵评价的花境提升优化

6.1.3 彰显文化:体现地域特色的花境建设

6.1.4美学生态:花境美学与生态效能发挥

6.2 花境分类建设提升策略

6.2.1 不同功能区花境空间建设优化策略

6.2.2 基于居民感知调查的各功能区花境提升策略

6.2.3 自然式人工式花境建设

6.3 花境场景化空间营造策略

6.3.1适应不同场景需求的花境空间营造

6.3.2 加强花境空间感知性参与性建设

6.4 规划应用

6.4.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4.2 城市设计

6.4.3 修建性详细规划

6.4.4 花境景观规划拓展

6.5 小结

7 结语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1 研究的创新点

7.2.2 研究的局限性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花境空间现状实地调查表

C 居民花境感知及意向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越来越重视民生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感受,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居民多元化的人居需求。而当前城市建设存在忽视生态景观品质的问题,表现为生态指标不断上升而居民感知未能同步提升。因此,重视城市居民的生态感知和生态服务体验,实现城市生态建设“人本位”思想转变,意义重大。  本文尝试建成环境和生态感知方面的关联性研究,聚焦城市花境这种生态景观要素,从城市居民的“花境感知”着手,以城市建成区环境品质提升为目标导向,将居民的感知和花境空间研究联系起来,建立了基于居民感知的城市花境空间研究框架,从对花境空间的辨识、评价到花境规划建设优化策略。拓展城市生态感知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研究的人本化。  本文一共有七章,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从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和意义,到研究方法和框架、介绍研究范围及区域概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居环境建设背景,城市生态建设应以人为本,重视居民的感知和需求。同时,花境日益广泛运用但关于花境花卉的空间布局研究相对不足。由此交代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急迫性。  第二章,相关研究及理论综述,包括城市生态景观相关研究、城乡规划学中国的城市感知研究、风景园林学中的花境研究、景感生态学理论、研究评述。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了花境作为一种城市生态景观要素,以花境感知和花境空间研究为核心,注重花境的生态美学文化社会综合价值发挥,借鉴花境景观规划和景感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基于居民感知的花境空间研究的可行性。  第三章,城市花境空间研究框架,包括本研究城市花境概念,理论基础,当前城市花境建设存在问题,城市花境空间辨识、评价与规划优化框架构建。阐述城市花境空间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支撑、重要问题导向和体系建构。  第四章至第六章为实证研究。  第四章,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花境空间辨识:以重庆主城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大数据技术方法获取赏花识花数据,并对赏花识花数据进行清洗解译实现花境空间的辨识。以重庆主城中心城区为案例实证,验证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第五章,重庆主城中心城区花境空间建设现状评价,包括花境空间格局分析,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花境与城市功能定量评价,不同功能区花境空间分布建设评价,花境空间品质建设调查评价。宏观层面,通过花境空间格局分析和信息熵定量评价对重庆主城中心城区花境感知格局特征和服务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中观层面,通过分析不同功能区街道和住区尺度的花境空间布局形态规律,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不同功能区居民的实际花境感知体验进行调查,为因地制宜分类建设花境提供合适的途径模式和优化建议;微观层面,通过实地踏勘,在几类不同功能区中选取花境感知较好的单位,针对花境建设品质和场景化营造进行现场实地踏勘,总结归纳微观花境建设良好经验,同时分析不足与改善的方面。  第六章,城市花境空间建设规划优化策略研究,包括城市花境空间全面优化与提升,花境分类建设提升策略,花境场景化空间营造策略,规划应用。从宏中微观上提出花境空间规划优化策略,并给出重庆主城中心城区的花境改善提升建议。最后在规划应用层面提出增强花境内容的建议。  第七章,结语与讨论。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内容,分析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同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著录项

  • 作者

    陈炼;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城市规划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培峰,周茜;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城市规划,花境空间,建成环境,生态感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