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管理及其对策研究
【6h】

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管理及其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表格清单、插图清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及现状

1.2.2国内研究进展及现状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主要内容

1.3.2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淮北市水资源概况

2.1基本情况

2.1.1自然地理

2.1.2河流水系

2.1.3社会经济

2.2水资源概况及特点

2.2.1地表水资源

2.2.2地下水资源

2.2.3水资源特点

第三章 淮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3.1供、用、排水现状及水位变化情况

3.1.1供水现状

3.1.2用水现状

3.1.3排水现状

3.1.4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情况

3.2水质现状

3.2.1地表水水质

3.2.2地下水水质

3.3节水现状和水价调查情况

3.3.1节水现状

3.3.2水价调整情况

3.4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4.1地表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4.2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4.3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3.4.4节水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

4.1可持续发展

4.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4.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2水资源生命周期理论

4.2.1生命周期的内涵

4.2.2水资源生命周期的内涵及分类

4.2.3水资源生命周期评价

4.3水资源价值理论

4.3.1水资源价值内涵

4.3.2水资源价值的实现

4.3.3水资源价值流

第五章 淮北市需水量预测

5.1预测方法的分类与评析

5.1.1ARMA方法

5.1.2回归分析法

5.1.3指标分析法

5.1.4灰色预测方法

5.1.5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5.1.6系统动力学方法

5.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5.2.1建模原理

5.2.2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5.2.3预测结果

5.3灰色数列分析法

5.3.1GM(1,1)建模原理

5.3.2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5.3.3预测结果

5.4人工神经网络法

5.4.1基本原理

5.4.2基于BP神经网络的需水量预测

5.4.3预测结果

5.5预测结果的确定

第六章 淮北市可供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6.1淮北市可供水量预测

6.1.1地表水资源

6.1.2地下水资源

6.1.3可供(可开采)水总量

6.2淮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2.1淮北市2004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2.2淮北市201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3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6.3.1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与内涵

6.3.2水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6.3.3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6.3.4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第七章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7.1节水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7.1.1节水的内涵与意义

7.1.2国内外城市节水的兴起

7.1.3节水措施及规划方案

7.2加强水源工程建设

7.2.1淮水北调工程

7.2.2临涣闸工程

7.2.3华家湖水库综合治理工程

7.2.4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

7.3城市雨洪利用及小区中水回用

7.3.1城市雨洪利用现状及问题

7.3.2淮北市区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7.3.3淮北市雨洪利用的途径

7.3.4建设小区中水回用示范点

7.3.5社会生态效益

第八章 淮北市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对策研究

8.1淮北市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8.1.1淮北市资源管理现状

8.1.2淮北市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8.2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

8.2.1节水型社会的概念

8.2.2淮北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8.3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8.3.1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8.3.2成立节水机构

8.3.3成立市辖区及区县级水管理机构

8.4建立健全各项用水管理制度

8.4.1建立完善的水权交易制度

8.4.2进行初始水权分配

8.4.3建立健全科学的水价体系

8.4.4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8.4.5健全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8.4.6建立健全水资源论证制度

8.4.7建立健全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者付费制度

8.4.8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8.5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用水结构

8.6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良好的软环境

8.6.1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8.6.2营造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8.6.3建立水文化,形成节水风尚

8.7加强水法规建设

8.7.1制定淮北市城区地下水限采规划,控制地下水超采

8.7.2强化水资源的宏观配置管理

8.7.3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8.8加大水资源管理的科技含量

8.8.1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8.8.2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8.8.3建立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结论

9.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

展开▼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短缺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中诸多矛盾的焦点,如何加强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淮北市是皖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同时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属于资源型、水质型及工程型缺水。随着城市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淮北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 本研究在翔实的基本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生命周期、水资源价值等理论,贯彻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战略,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按照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治污并重等原则,紧密结合淮北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量水质不匹配、地下水超采等特点,通过对淮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现状调查与评价,采用灰色预测法、BP神经网络法、组合预测等方法对淮北市未来需水量进行预测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科学地评价淮北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管理的战略问题,提出了淮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