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涉藏题材电影叙事研究
【6h】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涉藏题材电影叙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内容及意义

一、选题内容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从文化发展角度探讨涉藏题材电影现状及生存战略

二、从人物形象及形象学探讨涉藏题材电影

三、从视听语言探讨涉藏题材电影

四、从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探讨涉藏题材电影

第三节 难点、创新点及理论方法

一、难点

二、创新点

三、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涉藏题材电影概况

第一节 西方导演的涉藏题材电影

第二节 中国导演的涉藏题材电影

一、国内汉族导演的涉藏题材电影

二、国内藏族导演的涉藏题材电影

第二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涉藏题材电影的叙事想象

第一节 橱窗里的西藏:好奇的注视与失语的标本

一、《消失的地平线》:挥之不去的“西藏情结”

二、《西藏七年》:僵化刻板的西藏印象

三、《防弹武僧》:异想天开的神秘技能

第二节 收纳盒里的西藏:主流意识形态对边缘文化的呼唤与整合

一、《盗马贼》:双面共生的复杂人性

二、《红河谷》:多元一体的国家观念

三、《冈拉梅朵》:逃离世俗的心灵圣地

第三节 藏袍里的西藏:文化持有者的捍卫与建构

一、《静静的嘛呢石》:虔诚笃定的宗教信仰

二、《寻找智美更登》:布施利他的民族精神

三、《五彩神箭》:新旧交织的日常生活

第三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涉藏题材电影的叙事母题

第一节 规模宏大的救世母题

一、《2012》:诺亚方舟的最终登陆之地

二、《防弹武僧》:救世主概念的置换与再置换

三、《小活佛》:世界主义理想包裹下的政治隐喻

第二节 呼唤心灵的寻找母题

一、《西藏往事》:受压农奴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二、《康定情歌》:军队干部对夭折爱情的无限留恋

三、《转山》:现代都市人对自我主体价值的探寻

第三节 亲情包裹的救赎母题

一、《太阳总在左边》:自我原谅,自我救赎

二、《河》:原谅他人,救赎自己

第四章 个案:涉藏题材电影《静静的嘛呢石》的叙事语言

第一节 镜头叙事下的纪实感

一、长镜头记录下的真实与完整

二、固定镜头下的冷静与客观

三、远景镜头下的静寂与辽阔

第二节 蒙太奇叙事下的平淡感

一、连续蒙太奇下的平实

二、重复蒙太奇下的单调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的沟通和交流日趋频繁,不同的文化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在不断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不断了解接受新的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对涉藏题材电影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不同层次的阐释。本文主要运用叙事学理论,略涉电影学相关理论,通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内外几部具有代表意义的涉藏题材电影的叙事研究,探寻西方、国内汉族和藏族社会内部三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导演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不同抒写及背后原因,归纳总结出三方涉藏题材电影在叙事上的不同特点,从而避免涉藏题材电影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对西藏的阐释不足或过度阐释,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以地域划分和导演身份为基点,概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涉藏题材电影的发展情况。第二章以具体的涉藏题材电影为例,分析归纳了西方导演、国内汉族导演、国内藏族导演在对西藏进行想象性表述方面呈现出的特点。第三章分别从救世、寻找、救赎母题出发,剥离了三方导演对某类叙事母题的偏爱。第四章主要以万玛才旦导演的《静静的嘛呢石》为例,从镜头、剪辑两方面电影表现手段(语言)出发,管窥国内藏族导演对某些镜头拍摄方式及镜头组接逻辑等电影叙事语言的习惯性使用。

著录项

  • 作者

    康逸;

  •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绍英;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电影作品,涉藏题材,叙事模式,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