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6h】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安全性结果

讨论

2 现代医学对DPN的认识

3 针刺治疗DPN的机制

4 张智龙教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为治疗和改善该疾病提供新的临床依据。  方法:  本研究的61例患者均来自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和糖尿病科患者。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的61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每周5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选用口服甲钴胺片,一次0.5mg,一日三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BMI)、血糖、血脂、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及MNSI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MNSI评分变化情况,对两组组内与组间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1例患者,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脱失1例,实际观察60例,脱失率为1.6%,符合计划规定的样本脱失率。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检验结果如下:  1、综合疗效评定: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  2、血糖、血脂比较显示: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糖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两组血糖都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脂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糖脂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  3、中医主证积分比较显示: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主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中医主证积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疼痛、麻木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皮温、乏力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在皮温、乏力症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疼痛、麻木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两组皮温、乏力症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疼痛、乏力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4、TCSS和MNSI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TCSS和MNS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TCSS和MNSI评分均所改善,两组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TCSS评分、MNSI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  5、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综合疗效比较分析:对照组随访疗效较治疗后疗效下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与随访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随访综合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调理脾胃针法能够有效降低糖脂水平,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延缓疾病的发展。它能从整体调节脏腑功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的麻、凉、痛、乏力等主要症状,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