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事件纪念馆特质空间环境塑造与情感表达研究
【6h】

历史事件纪念馆特质空间环境塑造与情感表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第一章 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文献综述

1.5研究方法

1.6研究框架

小结

附图

第二章 纪念馆建筑及空间环境概述

2.1纪念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2纪念馆的职能

2.2.1收集保管职能

2.2.2调查研究职能

2.2.3普及教育职能

2.3纪念馆的分类

2.3.1历史事件纪念馆

2.3.2名人纪念馆

2.3.3名人故居

2.4纪念馆空间环境塑造及发展趋势

小结

第三章 历史事件纪念馆特质空间环境塑造

3.1构思与立意——空间环境塑造之"源"

3.1.1.设计立意的凝练

3.1.2.设计主题的确立

3.2塑造与感知——空间环境塑造之"境"

3.2.1突出纪念主题,营造空间氛围

3.2.2尊重地形、地貌,达到建筑与空间环境的融合

3.3凝思与锤炼——空间环境塑造之"理"

3.3.1转换

3.3.2变形

3.3.3提炼

3.3.4简化

3.3.5烘托

3.4组织与实现——空间环境塑造之"质"

3.4.1墙

3.4.2桥

3.4.3建筑

3.4.4绘画与雕塑

3.4.5树木与水体

3.4.6质感与色彩

3.4.7光与声

3.4.8场景重现

3.5序列与节奏——空间环境塑造之"韵"

3.5.1主从与重点

3.5.2比例与尺度

3.5.3连接与对比

3.5.4渗透与层次

3.5.5引导与暗示

小结

第四章 历史事件纪念馆情感表达

4.1凝练史实精髓——情感表达之"基"

4.2情感主题表达——情感表达之"魂"

4.2.1气质与魅力

4.2.2悲情与怀念

4.2.3震撼与共鸣

4.2.4纪念与反思

4.2.5愉悦与欢乐

4.3环境要素情景交融——情感表达之"体"

4.3.1轴线与节奏

4.3.2色彩与肌理

4.3.3光与影

4.3.4夸张与变形

4.3.5历史事件与纪念性

4.3.6凝练的语言与音乐形象

4.3.7迷惑与费解

4.3.8隐喻与暗示

4.3.9虚幻感与情节性

4.3.10神秘感与创新性

4.3.11含蓄与韵律

4.3.12紧张与轻松

4.3.13歪曲与错觉

4.4人与空间环境情感互动——情感表达之"脉"

4.4.1直觉感染,潜移默化

4.4.2多方互动,强化感知

4.4.3流线导向,承接情景

4.5整体氛围情感升华——情感表达之"神"

4.5.1空间环境品质升华

4.5.2空间环境情景交融

小结

第五章 设计实践与思考

5.1案例分析

5.1.1概述

5.1.2新、老纪念馆空间场所的融合与对比

5.1.3国内外历史事件纪念馆在设计手法与氛围营造上的比较

5.1.4历史事件纪念馆与名人纪念馆或名人故居的区别与联系

5.1.5个人见解

5.2设计实践(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概念设计)

5.2.1内容提要

5.2.2引言

5.2.3设计内容要求

5.2.4设计理念

5.2.5设计构思的整体性把握与各序列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

5.2.6种植规划

5.2.7结语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创新点

6.2.1.论文选题视角的创新

6.2.2.对历史事件纪念馆特质空间环境塑造与情感表达研究的整体性梳理与总结

6.3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参与研究的课题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博物馆不再被认为仅仅是保管一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宝库或代理人,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正因为如此,我国许多博物馆已作为精神文明的教育基地。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博物馆的建筑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纪念馆隶属于博物馆的范畴,它属于博物馆九大类别之中的纪念类,而纪念类中又分为历史事件纪念馆、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本文以历史事件纪念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设计立意、手法、元素的剖析,揭示如何将情感要素有效地融入到空间环境的塑造之中,将空间环境所具有的特殊品质和感染力与参观者的思想情感进行相互交融,并探讨了营造历史事件纪念馆特质空间环境魅力的方法与途径。 置身于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空间场所之中,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之所以产生这种交流,是因为空间是有情的,所以我们说城市是有情的,纪念场所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不能产生情感交流的空间是“失落的空间”,是负空间。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