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S技术支持下的黄山风景区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
【6h】

3S技术支持下的黄山风景区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目录

插图清单

插表清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生态地质环境相关概念

1.3 生态地质环境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目标

2.2 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原则

2.3 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

3.2 研究区地质地貌特征

3.3 旅游资源

3.4 主要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第四章 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4.2 指标的筛选及分级

第五章 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2 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单因子分析

5.3 基于加权叠加模型的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分析

5.4 基于改进型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分析

5.5 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比较与分析

第六章 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6.1 1990-2009年各年植被覆盖度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

6.2 各阶段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6.3 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高程关系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世界遗产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过度的城市化建设和商业开发,不少世界遗产地及其周边的生态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黄山作为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同所有世界遗产地一样,也陷入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之中。生态地质环境是风景区存在的基本条件,其敏感性能很好的反映生态失衡与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以“3S”(RS、GIS、GPS)技术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对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所需的多源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存储管理和综合地空间分析处理,已成为当前资源环境调查和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
  本文在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下,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建立了一套黄山风景区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3S”技术支持下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提取和分析。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GIS加权叠加综合评价模型和改进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黄山风景区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多期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对其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黄山风景区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的有效治理和防治措施。本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构建了包括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灾害、水文条件、人类活动、景观价值6大类影响因子12个二级评价指标的黄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并在“3S”技术支持下,对各个指标进行了提取,分析了6大类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因子的高敏感区域均较小,绝大部分区域属于低敏感和不敏感区。
  2、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叠加模型和改进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两种方法对黄山风景区生态地质环境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极高敏感区外基本一致。黄山风景区生态地质环境绝大部分区域属于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域,所占面积比在98%以上,属于可适当开发的区域。极高敏感和高敏感区所占面积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分布在景点集中区域,属禁止开发区。中度敏感区域所占比例不到2%,受人类影响明显,属限制开发区。
  3、植被覆盖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能在一定程度反映生态地质环境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黄山风景区植被覆盖总体良好,且有改善趋势,但局部有退化的区域。植被退化区和改善区在高海拔区域变化比中低海拔地区变化频繁,低海拔地区又比中海拔地区变化频繁,而植被覆盖度不变区在中等海拔地区变化高于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