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无障碍设计及应用研究
【6h】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无障碍设计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插图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公共设施概述

2.1城市公共设施的内涵

2.2城市公共设施的作用

2.3 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与界定

2.4 城市公共设施多元化探索

第三章 无障碍设计概述

3.1无障碍设计的概念

3.2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

3.3无障碍设计与人性化

3.4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公共设施中无障碍设计的影响因素

4.1主体因素

4.2客体因素

4.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公共设施中无障碍设计的应用研究

5.1城市公共设施中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

5.2城市公共设施中无障碍设计的一般方法

5.3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

5.4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无障碍设计存在的问题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公共设施中无障碍设计实践

6.1无障碍设计与建筑的融合——以香港中央图书馆为例

6.2无障碍设计与公共休憩空间的融合——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为例

6.3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包括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在内的弱势群体能否正常的参与日常生活、平等的享有使用公共空间的权利,是判断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城市公共设施与之息息相关。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讨论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无障碍设计这一议题。当前,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无障碍设计还仅限于解决很少一部分肢体残疾人士的生理上的不便,受众面小,并且在设计中往往带有负面的区别暗示,在弱势群体的心理上设置了新的“障碍”。
  放眼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无障碍设计,作为城市蓝图的制定者,我们需要考虑的受众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经常提到的肢体残疾人士,除此之外,在公共空间里进行日常生活时,所有察觉到一定障碍感的人群,我们都可以将他们定义为“弱势群体”。例如身体各方面机能逐步退化的老年人群、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无法使其能够独立融入日常生活的儿童、由于意外或疾病等突发情况短暂需要他人帮助或者借助辅助仪器生活的病人,往往都需要通过受益于无障碍设计理念来感受社会对于人性的关怀与尊重。我国在无障碍设计方面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相关规范体系和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相关理论研究开始,结合设计实例分析,在课题中,首次扩展了对“弱势群体”一词定义的理解,摒弃了以往将其理解为肢体残障人群的单一性,把每个个体都当作公共空间里中有一定障碍的人来研究,希望对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无障碍设计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丰富公共空间设施,使其多样化从而满足不同群体在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体现设计这项活动“以人为本”的本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