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述感性工学如何作用于消除性别差异化设计研究
【6h】

论述感性工学如何作用于消除性别差异化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来源与背景

1.2研究对象

1.3研究目的

1.4研究意义

1.5国内研究现状

1.6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对性别的认识

2.1关于性别

2.2两种社会性别模式

2.3父权制

2.4现代性别秩序的建立和延续

2.5性别气质刻板印象

第三章 消费社会与性别

3.1人的集群

3.2认知与消费矛盾

3.3设计中的性别差异化

第四章 设计与去性别化

4.1设计对象——群体与个人

4.2设计的精确

4.3感性工学设计支援系统

4.4设计师角色

4.5去性别化的艰难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具有偏向性但也颇具争议的性别的基本概念。文章以两性社会气质差异化存在于生活及设计中的矛盾现象为研究对象,提出用感性工学的设计支援系统来消除群体设计中因两性气质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对人的限制,并对性别差异化的形成、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分析设计过程中设计主体在有意或无意状态下造成了商品性别差异区分的状况,逐步深入讨论设计矛盾导致消费矛盾的现实问题。
  男女两性被教育的性别气质的对立,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集群现象,并且在对生命存在方式的理解上和看待事物、看待自身的视角上都具有特殊的性别含义。而设计的文化导向性正在伴随着人们既有的观念帮助强化一些仍然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设计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性别气质刻板印象的传播。当群体被不断分层,人的需求也更加丰富的时候,设计对象的界定工作愈加困难,设计对象的需求也愈发难以被满足。那么设计师从群体中抽取较为统一、较少冲突的意向,从而获取对象需求和设计目标就成为看似最可行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了。值得注意的是,当群体“需要”得出某种一致性的时候,人们常会依据经验判断和行为惯性来完成,因此对对象群体的理解不足和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必然损耗可能成为造成难以做到真正实现消费者诉求的原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性别差异化问题的来源与再生产过程,说明这种社会现象为消费社会带来的矛盾状况,并介绍一种可以实现消费者需求与产品表现之间更紧密联系的设计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