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化骨科技术在经后路手术治疗枢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6h】

数字化骨科技术在经后路手术治疗枢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骨科技术参与下后入路手术治疗枢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因枢椎骨折于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内就诊于赤峰市医院脊柱外科并行颈椎后入路寰枢椎置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39例患者中男性28例(71.79%),女性11例(28.21%),年龄18-67(43.69±11.948)岁。实验组(A组)14例患者采用数字化骨科技术参与下的后入路寰枢椎内固定手术,对照组(B组)25例患者采用经后入路传统徒手置钉寰枢椎内固定手术。将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及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及评价两种手术策略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术前后均行影像学检查及围手术期检查,实验组(A组)通过数字骨科实验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设计方向合格的钉道并制作适配的个性化导航模板以备术中使用。对照组(B组)通过传统徒手置钉操作进行寰枢椎内固定手术。术前对两组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骨折进行分类,记录JOA评分等,术中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C形臂机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是否满意等。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Odom临床疗效评定、内固定钉的Richter分级标准、术后复查影像学中内固定的位置是否改变、骨折脱位是否满意复位、是否合并内固定节段周围神经血管的术中损伤及对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钉是否脱落、是否存在断钉及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进行观察和记录。整理两组资料,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1、3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术中操作未损伤周围重要神经及血管,术后复查骨折复位均满意。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住院费用、JOA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Odom临床疗效评定均无明显差别,P>0.05。手术时间实验组(105.07±28.196)明显短于对照组(144.92±48.404),P=0.008<0.05。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P=0.000<0.05,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术前合并严重神经损害的患者中,3例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JOA改善率分别为:5.9%,6.3%,13.3%),2例无明显改善(JOA改善率均为0)。术后6个月随访中影像学资料复查提示骨折部位骨性愈合或融合,未见内固定物移位或折断。2、置钉准确性按照Richter分级标准:实验组:等级优共56枚,等级可0枚,等级差为0枚;100%为优级,可级和差级分别占0%和0%;对照组:等级优86枚,等级可13枚,等级差为1枚。优级86%,可级13%,差级1%。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实验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4<0.05。  结论:1、数字化骨科技术参与下的后入路寰枢椎内固定治疗枢椎骨折的手术时间明显较传统徒手置钉寰枢椎内固定的手术时间缩短。2、数字化骨科技术辅助下的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数字钉道设计,极大地提高置钉的精准度,尤其是对于存在解剖异常的患者,降低了手术的风险。3、术前设计3D打印导板为辅助支架,减少了因观察钉道位置而反复术中透视次数,减少了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放射性损害。4、数字化骨科技术参与下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手术时间缩短、置钉精准,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枢椎骨折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