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宿松中二叠统粘土矿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6h】

安徽宿松中二叠统粘土矿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粘土矿物与古气候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

第二章 安徽宿松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中二叠统地层

第三章 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世沉积环境分析

3.1 中二叠统岩相特征

3.2 中二叠统沉积体系

3.3 中二叠世沉积环境演化

第四章 粘土矿物的提取及定量分析

4.1 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4.2 粘土矿物提取及定向片制作

4.3 粘土矿物定性分析

4.4 粘土矿物定量分析方法及结果

4.5 伊利石结晶度计算方法及结果

第五章 安徽宿松中二叠世古气候分析

5.1 粘土矿物的性质、分类

5.2粘土矿物对古气候的指示意义

5.3 宿松中二叠世古气候的特征

5.4 宿松中二叠世古气候与华南板块古气候的对比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地层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硅质岩组成,本文主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粘土矿物分离和定量计算,阐述了研究区中二叠统的岩相、沉积相和粘土矿物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中二叠统主要岩石类型有砾屑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泥晶灰岩、硅质岩、页岩和少量的白云岩,岩相分析显示栖霞组下部碎屑岩段为滨海沼泽相,臭灰岩段下部为台地相,上部为中斜坡相,下硅质层为下斜坡相或盆地相,本部灰岩下部为台地相,上部为下斜坡相或盆地相,上硅质层为下斜坡相或盆地相,顶部灰岩下部为台地相,上部为下斜坡相,孤峰组主要是盆地相,武穴组为台地相,在中二叠世期间,研究区经历了三次主要的海侵,分别沉积了栖霞组的臭灰岩段、本部灰岩段和孤峰组。
  利用粘土矿物分离实验,提取了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硅质岩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步骤有粉碎样品、去除碳酸盐岩、去除有机质、悬浮液制备和粘土矿物提取,将分离得到的每个粘土矿物样品分别制作成自然定向片、乙二醇定向片和高温定向片,利用专业软件识别出粘土矿物的类型并计算出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
  粘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中二叠统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要,平均含量为60.37%,高岭石次之,平均含量为28.48%,绿泥石较少,平均含量为3.72%,伊蒙混层平均含量为7.43%;样品伊利石Kübler指数均大于0.25Δθ°,表明粘土矿物结晶度较差,变质程度较低,可以用来恢复古气候环境。
  结合研究区沉积环境和粘土矿物组合特征,本文用伊利石作为古气候指示因子,气候寒冷干燥,母岩风化程度较低,则伊利石含量较高,反之伊利石含量较低,据此,我们把研究区中二叠世古气候变化分为5个时期,4个冷热周期和1个寒冷期,其中栖霞期有3个冷热周期,孤峰期1个冷热周期,武穴期1个寒冷期,尽管武穴期伊利石的含量较高,但有减小的趋势,表明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从整个中二叠世来看,伊利石含量“两端多中间少”,从栖霞期到孤峰期,气候由寒冷干燥过渡到温暖潮湿,在武穴期,气候突然寒冷干燥,与Bo Chen et al.(2013)利用牙形石δ18O数据测得的中国华南地区中二叠世古气候变化趋势相似,但中二叠世晚期气候拐点比本文要晚,可能是火山及热液活动延缓了海水温度的下降或牙形石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牙形石栖息水层变浅,导致记录的海水温度偏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