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庐枞盆地大倪庄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6h】

庐枞盆地大倪庄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

1.1.2 庐枞火山岩盆地研究概况

1.1.3 庐枞盆地铜矿研究现状

1.2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区概况及现状

1.2.2 课题来源

1.2.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4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5 主要研究内容

1.2.6 研究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2 构造

2.2.1 断裂构造

2.2.2 褶皱构造

2.2.3 火山构造

2.3 岩浆岩

2.3.1 火山岩

2.3.2 次火山岩

2.3.3 侵入岩

2.3.4 侵入岩时空格架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侵入岩

3.4 火山机构

3.5 矿化特征

3.5.1 矿体特征

3.5.2 矿石构造

3.5.3 矿石结构

3.6 矿物组合

3.6.1 金属矿物

3.6.2 脉石矿物

3.7 主要蚀变类型

3.7.1 钾硅酸盐化

3.7.2 绢云母化

3.7.3 硅化

3.7.4 青磐岩化

3.7.5 碳酸盐化

3.7.6 粘土化

3.8 矿化与蚀变期次

3.8.1 热液期

3.8.2 表生期

第四章 大倪庄成矿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的采集

4.2 锆石U-Pb测年分析

4.2.1 锆石U-Pb测年实验分析方法

4.2.2 测试结果

4.3 岩浆岩地球化学分析

4.3.1 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实验分析方法

4.3.2 常量元素特征

4.3.3 稀土元素特征

4.3.4 微量元素特征

第五章 成岩作用与矿床成因

5.1 成岩作用探讨

5.1.1 成岩时代分析

5.1.2 岩浆起源、演化及构造背景

5.1.3 与其他晚期正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

5.2 矿床成因

5.2.1 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过程

5.2.2 区域对比

5.2.3 成岩与成矿关系

5.2.4 成矿模式

5.2.5 矿产勘查意义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大倪庄铜矿是庐枞盆地内部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小型斑岩型矿床。本文以大倪庄铜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总结出矿床的蚀变特征,即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粘土化蚀变;确定了矿化特征、矿物生成顺序并据此划分成矿阶段,即:钾硅酸盐化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化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石英硫化物亚阶段、绿帘石-绿泥石亚阶段。
  通过对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体(正长斑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正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6.6±1.8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对应于盆地内双庙旋回岩浆侵入活动。
  对侵入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表明:大倪庄含矿正长斑岩是庐枞盆地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正长岩。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交代富集地幔,并受部分地壳物质的混染。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为火山弧向板内环境转换,对应的应力机制是挤压向拉张过渡。
  利用地球化学手段探讨了大倪庄岩体与庐枞盆地晚期正长岩和巴家滩岩体在岩浆物质来源,成岩过程,成岩背景等方面的异同,厘定成岩作用关系。有证据表明大倪庄岩体与巴家滩后期岩体可能为同一岩浆产物。
  通过对与其他区域代表性矿床地质特征等控矿要素方面对比分析,探究了此类矿床形成条件及成矿规律,初步建立矿床模型,为该地区斑岩型铜矿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王继强;

  •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袁峰;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410.1;
  •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