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研究
【6h】

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源起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研究不足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性分析

第二章 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

2.1 网络流行语

2.1.1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2.1.2 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2.2 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

2.2.1 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界定

2.2.2 近年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梳理

2.2.3 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第三章 作为使用行为主体的网民

3.1 网民的定义

3.2 网民的基本特征

3.3 接受问卷调查的网民基本情况

3.4 网民的上网需求

第四章 使用行为分析

4.1 使用方式

4.1.1 创造与传播

4.1.2 接收并不传播

4.1.3 接收且再次传播

4.1.4 搜索寻求含义

4.2 使用语境

4.2.1 新媒体平台

4.2.2 日常交流

4.3 使用目的

4.4 了解程度与使用频率

4.4.1 了解程度

4.4.2 高频词

4.4.3 总体使用频率

4.5 使用心理

第五章 使用行为的影响

5.1 使用行为对网民的影响

5.1.1 积极影响

5.1.2 消极影响

5.2 使用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5.2.1 积极影响

5.2.2 消极影响

第六章 使用行为与相关讨论

6.1 使用行为与网民媒介素养

6.2 使用行为与媒体信息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典型案例(2009年—2011年)

附录二 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课题及所获奖项

展开▼

摘要

最近几年的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它们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流行语,不仅仅只是追逐时尚和网络聊天的用语,背后还带着深刻的内涵或情绪,更是网民分享信息、表达意见、休闲娱乐的工具,对于网民自身和社会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制造、传播这类流行语的热情有增无减,也产生了新的语言习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浪潮。因此,对于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本文基于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研究这一论题展开。从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并依据几大门户网站的评选结果,以最近三年影响较大、知晓度较高的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包括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网民针对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行为以及其带来的影响等。   第一部分,针对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讨论了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分类,对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界定,梳理了近年的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并总结了特点。   第二部分,研究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即网民。叙述了网民的定义、基本特征,此外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网民的基本情况和上网需求,并发现网民使用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是满足他们上网需求的途径之一。   第三部分,分析了网民针对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行为。详细阐述了网民几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使用语境、使用目的、了解程度与使用频率、使用心理等等。这部分内容结合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案例,重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讨论。   第四部分,主要是讨论网民使用新闻事件类网络流行语的这一行为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此外,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网民媒介素养、媒体信息传播与使用行为的内在联系。   简而言之,论文力求更为系统地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来拓展网络流行语研究的新视角,对现有的研究进行补充。

著录项

  • 作者

    陈旻;

  •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 学科 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仕勇;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网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