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洞头海域大黄鱼增殖放流及其效果初步评价
【6h】

洞头海域大黄鱼增殖放流及其效果初步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渔业增殖放流概述

1.1.2 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概述

1.2 研究现状

1.2.1 大黄鱼增殖放流历史回顾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放流苗种和放流方法

2.2.1 苗种来源

2.2.2 放流方法

2.3 调查内容

2.4 放流效果调查方法

2.4.1 放流区海上定点调查

2.4.2 放流区外围周边水域海上跟踪调查

2.4.3 渔业生产动态调查

2.4.4 社会调查

2.4.5 标志鱼回收

2.5 效果评价方法

2.5.1 对比分析法

2.5.2 资源量估算

2.5.3 投入与产出比

2.5.4 回捕率

第三章 大黄鱼放流概况

3.1 洞头海域大黄鱼放流情况

3.1.1 苗种放流时间和位置

3.1.2 苗种计数和运输

3.1.3 苗种放流规格及数量

3.1.4 苗种投放

第四章 调查结果

4.1 放流区海上定点调查结果

4.2.放流区外围周边海域调查结果

4.3 渔业生产动态调查结果

4.3.1 洞头捕捞大黄鱼的作业方式和船只数

4.3.2 社会调查结果

4.5 标志鱼回捕

第五章 效果分析与评价

5.1 放流大黄鱼生长

5.1.1 2013-2015年大黄鱼各年生长情况

5.1.2 2013~2015年放流大黄鱼体长分布频率对比分析

5.2 资源量估算及渔获量推算

5.3 产出与投入比

5.4 回捕率

5.5 放流效果整体评价

5.5.1 社会效益

5.5.2 生态效益

5.5.3 经济效益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6.1 放流量与产量关系定性分析

6.2 评价方法的选择分析

6.3 影响放流效果评价的因素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大黄鱼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种之一。为了探明大黄鱼的洄游分布,我国最初从20世纪60年代利用捕捞到的活体大黄鱼进行标志放流工作。70年代末由于过度捕捞致使东海大黄鱼越冬场遭到严重破坏,资源量严重衰退。80年代中后期,福建省首先突破了苗种培育技术,为大黄鱼的增殖放流提供了苗种基础,此后浙江省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1998年)开始了岱衢族大黄鱼的探索性规模化增殖放流工作,在大黄鱼的增殖放流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在放流技术、规格及海区选择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制定了相关标准,对大黄鱼大规模增殖放流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大黄鱼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一直是难点,相关研究文献少之又少,多数则是对放流情况进行概括总结,或是对于种群划分、地理隔离及洄游路线的研究。随着放流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必要对放流后的效果进一步的评价,为今后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材料来源于2013~2015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中海油生态补偿增殖放流项目在洞头海域实施的大黄鱼增殖放流有关数据资料。论文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放流苗种的相关要求及方法。第二部分交代了文中所用的调查方式:一是放流区海上定点调查;二是外围周边水域海上调查;三是放流海域开展各种捕捞作业方式的生产监测;四是开展社会调查和标志鱼回收。第三部分内容则是关于放流效果评价的方法:一是对比分析法分析大黄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变化及放流鱼在自然海域的生长情况;二是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处理,运用多种方式估算资源量及渔获量;二是计算产出与投入比衡量经济效益;四是通过回捕率来评价标志鱼的放流效果。  第三章详细具体阐述了2013~2015年洞头海域大黄鱼增殖放流实施情况。  第四章是对放流情况调查结果的总结。放流区海上定点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比2013年同期9月份,生物量密度增加130%,尾数资源密度增加30.9%;由放流区外围周边海域调查分析,4、5月份大黄鱼资源密度呈现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分布范围总体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渔业生产动态监测调查获得捕捞大黄鱼的各作业船只数及其渔获量;社会调查分析了放流后不同时间、不同规格大黄鱼的市场价格和标志鱼回收尾数。  第五章是对上述调查所得数据运用评价方法进行效果评价。(1)运用对比分析法得出2013~2015年放流大黄鱼体长体重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依据vasnctson的生长对数式计算大黄鱼生长速率,所得值基本分布在2.03~4.26之间,说明放流鱼生长良好;(2)通过三年间体长分布频率的对比体现了放流鱼年龄组成趋向复杂;(3)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出2013年、2015年放流海域大黄鱼9月份瞬时资源量分别为4.13t和9.5t。(4)通过渔业生产动态调查,并结合社会调查结果推算出洞头县2013~2015年大黄鱼总的渔获量分别为114.43t、132.66t和134.42t,每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由基于世代分析法模型和渔获量方程估算三年产量分别为90.3t、152.43t、156.26t。大黄鱼的洄游特性使得放流鱼不但使本县渔民收的良好收益,还为其他渔区渔民提供了捕捞渔获量。(5)根据估算的放流鱼提供的理论产值和苗种投入资金之比估算产出投入比,算得三年总的比值接近11∶1,体现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根据标志鱼的回收情况计算可得2014年标志鱼回捕率为1.69%。(6)最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放流所产效果做整体评价。  第六章对于文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1)运用相关系数的R2的结果探讨放流量与瞬时资源量、渔获量的关系。(2)评价方法的探讨与选取。(3)对影响评价方法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第七章,总结全文。

著录项

  • 作者

    马晓林;

  •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永东,张洪亮;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黄鱼,增殖放流,苗种培育,洞头海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