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苍南县沿浦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6h】

苍南县沿浦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类群的划分

1.2 国内外有关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1.3 大型底栖动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苍南县沿浦湾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气候气象

2.1.2 海洋水文

2.1.3 地形地貌与岸滩演变

2.2 沿浦湾开发利用状况

第三章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底栖动物研究

3.1.3 沉积物研究

3.2 结果

3.2.1 种类组成

3.2.2 丰度和生物量

3.2.3 优势种

3.2.4 物种多样性

3.2.5 ABC曲线分析

3.2.6 群落结构特征

3.3 沉积物检测结果与评价

3.3.1 沉积物检测结果

3.3.2 沉积物评价结果

3.4 秋季沉积物含量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的关系

3.4.1 总汞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4.2 有机碳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4.3 铬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4.4 砷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4.5 铜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4.6 锌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4.7 油类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4.8 镉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4.9 铅含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3.5 功能群组成

3.6 各断面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

3.7 各断面功能群的多样性特征

第四章 讨论

4.1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4.2 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化特征

4.3 大型底栖动物受人类干扰的影响

4.4 沉积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影响

4.5 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2014年10月(秋季)和2015年3月(春季)对沿浦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及2014年9月(秋季)沉积物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多样性指数分析各季节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运用ABC曲线、等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ANOSIM及SIMPER等方法对沿浦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和重金属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群落分布格局,以期揭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为即将建设的省级海洋公园提供本底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沿浦湾5条潮间带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4种,隶属于5纲10目23科31属。其中,秋季共39种,隶属于5纲9目21科29属;春季共20种,隶属于5纲7目15科17属。秋季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高于春季。秋季优势种为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长足长方蟹(Metaplax longipes)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春季优势种为长足长方蟹与日本大眼蟹。其中相对重要性指数最高的是春季的长足长方蟹,达到了4548。两个季节各断面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介于1.3~2.50之间,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介于0.57~0.8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介于1.59~4.25。结合ABC曲线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群落受到较严重干扰,这可能与沿浦湾以贝类养殖前习惯用农药杀除“天敌底栖生物”污染、海塘内外侧养殖污染、周边海域环境恶化及过度采捕等系列人为干扰使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受到较严重的干扰有关,海洋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潮间带区域沉积物中油类、砷、铜、锌、铬、镉、铅、总汞和有机碳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该区域的沉积物满足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该区域沉积物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潜在风险指数表明该区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沿浦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根据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划分标准共划分出5类功能群。在沿浦湾潮间带调查获取的44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属于浮游生物食者(panktophagous group,PI)功能群的有9种,占总数的20%,属于植食者(phytophagousgroup,Ph)功能群的有17种,占总数的39%,属于肉食者(camivorous group,Ca)功能群的有10种,占总数的23%,属于杂食者(omnivorous group,Om)功能群的有6种,占总数的14%,属于碎屑食者(detritivorous group,De)功能群的有2种,占总数的5%。Ph功能群是5个断面的底栖动物优势类群,Pl功能群的物种数是所有断面各功能群中所含物种数量最高的。沿浦湾潮间带A断面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H')指数由高到低为Ph>Om>Ca>Pl,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Pl>Om>Ca>P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Ph>Om>Pl>Ca;B断面H'为Ca>Om>Ph>Pl,J'为Ca>Om>Pl>Ph,D为Ph>Ca>Pl>Om;C断面H'为Ph>Ca>Om>Pl,J'为Ca>Om>Ph>Pl,D为Om>Ca>Ph>Pl;D断面H'为Ph>Pl>Om>Ca,J'为Om>Pl>Ph>Ca,D为Ph>Ca>Pl>Om;E断面H'为Ph>Ca>Pl>Om>De,J'为Ca>De>Ph>Pl>Om,D为Ca>Ph>Om>Pl>De。其中A、B、C、D断面均未发现De功能群。  综上所述,沿浦湾潮间带群落结构受到人为较严重干扰。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沿浦湾高、中潮带以贝类养殖前习惯用农药杀除“天敌底栖生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受到较严重的干扰有关,而低潮带却以紫菜等养殖为主,不需农药喷杀,大型底栖动物免受其害,环境质量发生了变化,生境也梯度很大;春季调查在3月份,而秋季调查在10月份,春季调查时气温与水温较低,底栖动物分布偏向水深区域,但秋季调查时气温与水温较高,底栖动物分布偏向水浅区域。

著录项

  • 作者

    覃胡林;

  •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水柏年,郭远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