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肾阴虚型甲亢和脾肾阳虚型甲减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6h】

肝肾阴虚型甲亢和脾肾阳虚型甲减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研究对象

2.主要实验试剂

3.主要仪器设备

4.主要溶液配制

(二) 实验方法

1.血清样品制备

2.双向电泳

展开▼

摘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系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高,甲状腺素(TH)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归属“瘿瘤”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在于“肝肾阴虚”。而与之相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归属“虚劳”或“虚损”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在于“脾肾阳虚”。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年发生率高达2~3‰,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甲减则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因此目前降低甲亢甲减的发生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目的:本实验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及质谱技术,对肝肾阴虚型甲亢和脾肾阳虚型甲减病人的血浆蛋白质进行分析。以期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研究其血清中蛋白质的变化,从而阐述甲亢甲减的发病机理,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的理论依据。  方法:取正常、甲亢、甲减患者血清各8例,分别混合后用抗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亲和层析柱去除高丰度蛋白质,用超滤离心法对样品进行除盐浓缩。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经图象扫描、软件分析得到差异蛋白质。挖取差异蛋白质点,经胶内酶解后,用质谱仪测定后获得肽指纹图谱,所得结果与蛋白质组文库进行比对。  结果:三组实验对比分析发现,肝肾阴虚型甲亢和正常对照组平均蛋白点数为456个;脾肾阳虚型甲减和正常对照组平均蛋白点数为522个;肝肾阴虚型甲亢和脾肾阳虚型甲减组患者的平均蛋白点为582个。胶内酶切后经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 MS+MS/MS)进行检测发现:肝肾阴虚型甲亢和正常对照组比较,12个蛋白点被确定,其中4个蛋白质点表达均降低:视黄醇结合蛋白、甲状腺素结合蛋白B链、转甲状腺素蛋白、载脂蛋白Apo-Ⅳ;其余蛋白点:钾通道调节蛋白、β2-微球蛋白、人类白细胞DR抗原β1(HLA-DRβ1)、MHC-Ⅱ、胰岛素生长因子-2、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核转录因子kB亚单位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表达均升高。脾肾阳虚型甲减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蛋白点表达均升高的是:转甲状腺素蛋白、前载脂蛋白 A-I、Na/H交换蛋白1、STarD6、锌a-2糖蛋白A链,其余蛋白如MHC-Ⅱβ链、泛素C末端水解酶、胰岛素生长因子-2和磷酸肌醇激酶4表达降低。肝肾阴虚型甲亢与脾肾阳虚型甲减比较,前载脂蛋白A-Ⅰ和转甲状腺素蛋白表达降低,NADH辅酶脱氢酶E链、短链脱氢酶/还原酶、丙酮酸激酶、细胞色素 P450、超氧化物歧化酶2、干扰素调节因子5、胰岛素生长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蛋白均升高。  结论:肝肾阴虚型甲亢组能量代谢活跃,氧化磷酸化和柠檬酸循环加速。在以MHC-II和NF-kB的过度表达为核心的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因子功能紊乱,可能引发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生。这些发现提示肝肾阴虚证的发病机理和能量代谢亢进、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失衡等有相关性。相反,脾肾阳虚型甲减组能量代谢减低,合成代谢的速度大于分解代谢的速度。其发病机理可能是通过下调胰岛素生长因子2和干扰素因子5的表达,和氧应激、细胞免疫、信号传递等存在相关性。肝肾阴虚型甲亢组血清转甲状腺素蛋白表达降低,胰岛素生长因子2表达升高;脾肾阳虚型甲减组则正好相反,转甲状腺素蛋白表达升高而胰岛素生长因子2表达降低。这可能是甲亢甲减疾病在血清中的标志性蛋白质。另外,我们发现NF-kB亚单位和干扰素因子5在甲亢甲减发病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这两个信号因子可能是诊断和治疗甲亢甲减新的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