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浆胶体渗透压评估血容量的可行性研究
【6h】

血浆胶体渗透压评估血容量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应用血浆胶体渗透压仪检测应用蛋白计算胶体渗透压的相关性研究

1.1对象和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结论

二、乳酸钠林格稀释法评估先心病人围手术期血容量的可行性研究

2.1对象和方法

2.2结果

2.3讨论

结论

三、万汶稀释法评估先心病人围手术期血容量的可行性研究

3.1对象和方法

3.2结果

3.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测定及临床意义

致谢

展开▼

摘要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因为分子量较小(约为66000Da),分子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因此成为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决定因素。依据Starling定律,血浆胶体渗透压过低将使液体由血管内流向组织间隙,从而造成间质组织(包括心、脑、肺等重要器官)水肿,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稳定血容量,预防组织水肿起重要作用[1][2]。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因此在血浆胶体渗透压直接测定方法建立之前,临床一般通过检测血浆总蛋白或白蛋白量来推算COP值。 本研究首先将胶体渗透压仪直接测定法和这两种公式推算法相比较,以验证其准确性。对于出血量多的大手术、创伤性失血等危重病人,由于低血容量与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明显相关,快速准确地测定血容量是很重要的。传统血容量测定方法主要有Evans蓝、叫噪氰蓝绿(ICG)标记法、脉搏染料密度分光光度测定法、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或白蛋白法、一氧化碳(CO)法等,因为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操作复杂、可重复性差、误差大、应用放射性物质等缺点,没有一种方法能在临床常规应用。到目前为止尚无对有效循环血容量进行定量评估的临床手段。本文尝试应用晶体液乳酸钠林格和胶体液万汶稀释法测定血容量,分别与血红蛋白测定法所得血容量和按照身高体重推算血容量进行比较,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 第一部分:应用血浆胶体渗透压测定结果对两种公式计算法进行临床验证目的:验证两种公式推算法推算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40例白蛋白水平正常的全麻手术病人(20例成人,20例儿童),同时选择20例低白蛋白水平(慢性终末期肝病)的全麻手术病人。应用血浆胶体渗透压仪对血浆胶体渗透压进行测定,同时应用公式计算,评估两种结果的相关性。公式I:白蛋白(g/L)×0.554+球蛋白(g/L)×0.143=25~27mmHg[6],公式II:2.1×总蛋白(g/dL)+0.16×总蛋白2(g/dL)+0.009×总蛋白3(g/dL)=胶体渗透压值(mmHg)[7]。结果:公式(1)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仪测定法有高度相关性,且两者统计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公式(2)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仪测定法虽有高度相关性,两者统计学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血浆蛋白估测胶体渗透压,应用公式(1)与实际测定结果更接近。 第二部分:乳酸钠林格液稀释法测定先心病人围手术期血容量的临床研究目的:验证乳酸钠林格液稀释法测定先心病人围手术期血容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全麻手术病人(先心病),静脉输入一定量乳酸钠林格液作为稀释指示剂测定输液前后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据公式(1):BV=P2×C/[(P1-P2)+(P2-P1)×Hct]计算血容量,同时通过输液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计算血容量,将两种方法计算所得血容量数值分别与术前通过身高体重估算值相比较,评估其相关性。结果:胶体渗透压法所得值与血红蛋白所得值有高度相关性(r=0.9912),且两者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胶体渗透压法所得值与术前通过身高体重估算值相比虽有相关性(r=0.9756),但其绝对数值两种方法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乳酸钠林格液输入体内后至少在早期仍保留在血管内起到短期扩容作用;应用乳酸钠林格液稀释后测定胶体渗透压变化在评估血容量方面有一定可行性。 第三部分:万汶稀释法测定先心病人围手术期血容量的临床研究目的:验证应用万汶稀释法测定先心病人围手术期血容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择期手术患者,静脉输入一定量万汶作为稀释指示剂后测定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同上法计算估测血容量,同时进行等比例体外稀释以除外其体内过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样通过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测定血容量,以体内和体外两种万汶稀释法计算血容量值分别与血红蛋白稀释计算值和术前通过身高体重估算值相比较,评估其相关性。结果:体外稀释法万汶所得值与血红蛋白所得值有高度相关性(r=0.9900),且两者绝对值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体内万汶稀释法所得值与血红蛋白稀释法和通过身高体重估算值相比虽有相关性,但测定值两者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万汶输入体内早期其扩容作用超过100%;体外万汶稀释法在评估血容量方面有一定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