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2.评分结果

讨论

三、选穴依据

四、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排尿障碍的机理研究

五、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排尿障碍的评价指标的选择

六、 疗效分析

七、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针灸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以排尿障碍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及尿等待症状评分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生活质量评分表(Quality of Life Sale,QOL)为次要疗效指标,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疗效肯定的针刺治疗方案。  方法:  本试验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六病区住院患者,采用PEMS3.1随机分组的统计软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2例。两组患者在接受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选用中极、膀胱俞、秩边、阴陵泉、三阴交;治疗组选用次髎、环中、百会、四神聪、外水道、外归来,两组每日针刺治疗1次,14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各组在治疗14天及28天后分别进行前列腺症状评分、尿等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病情)、治疗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等待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前列腺症状评分  (1)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比较:  组间比较,治疗前IPSS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14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与治疗28天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14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与治疗28天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IPSS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天,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IPSS病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经秩和检验,治疗14天后,两组病情程度属轻中度患者较重度患者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两组病情程度属轻度患者较中重度患者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尿等待症状评分比较:  组间比较,治疗前尿等待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14天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与治疗28天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14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与治疗28天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  组间比较,治疗前QOL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14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与治疗28天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14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与治疗28天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两组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排尿障碍均有肯定的临床疗效,排尿障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两组不显著。  2.对于尿等待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起效更快,疗效更明显。  3.对于轻中度排尿障碍患者,治疗组起效快,疗效更显著。  4.对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疗效更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