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接经为主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6h】

大接经为主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周期

4 评定方法

5 研究要求及注意事项

6 技术路线

7 统计方法

8 观察结果

讨论

1 祖国医学中风后肩痛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肩痛的认识

3 大接经疗法的认识

4 大接经治疗中风后肩痛的初步机理探讨

5 问题及展望

6 结语

7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对比传统大接经疗法结合常规针刺康复疗法(治疗组)与单纯针刺康复疗法(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传统大接经疗法对于中风后肩痛的治疗效果及意义,以探寻治疗中风后肩痛更有效而且安全的新方法,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促进康复进程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大接经结合常规针刺康复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分别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等观察指标的记录、整合,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  首先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偏瘫侧中风时间及肩痛发病时间方面及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等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然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指标进行组内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p<0.01,表明两组治疗方式对中风后肩痛均具有极其显著统计学差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肩痛、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功能;最后对两组患者组间进行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1,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第一疗程后及第二疗程治疗后均具有极其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大接经结合针刺康复疗法与单纯针刺康复疗法两种治疗方法均可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疼痛强度、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说明两种治疗方式治疗中风后肩痛均有效,但大接经结合针刺康复疗法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康复疗法,说明大接经为主疗法更为有效,效果更佳。

著录项

  • 作者

    王晓敏;

  •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学科 针灸推拿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立安;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接经疗法,中风,后肩痛,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