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源钳位五电平逆变器漏电流抑制
【6h】

有源钳位五电平逆变器漏电流抑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五电平换流器的研究现状

1.2.1 二极管钳位式逆变器

1.2.2 电容钳位式逆变器

1.2.3 有源中点钳位式逆变器

1.2.4 级联式逆变器

1.3 五电平逆变器漏电流gp$0

1.3.1 共模电压及漏电流的定义

1.3.2 共模电压及漏电流研究进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ANPC五电平逆变器基本工作原理及漏电流模型

2.1 引言

2.2 有源钳位五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2.2.2 ANPC-5L工作原理

2.3 共模电压与漏电流数学建模

2.4 不同调制策略的CMV比较

2.4.1 正弦脉宽调制

2.4.2 空间矢量调制

2.4.3 低共模电压调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漏电流抑制调制策略

3.1 前言

3.2 漏电流调制策略

3.2.1 漏电流调制策略的矢量思想

3.2.2 漏电流调制策略的载波实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NPC-5L实验平台介绍

4.1 系统结构总览

4.2 硬件部分设计

4.2.1 电容板

4.2.2 主电路

4.2.3 并网接口板

4.2.4 信号调理板

4.2.5 控制板

4.3 软件部分介绍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在高压大功率场合,有源中点钳位五电平逆变器(Active-neutral-point-clam-ed five-level inverter,ANPC-5L)和已经较为普及的三电平逆变器相比,开关损耗降低,电流谐波变少,所需滤波器件相应随之减小,同时共模电压幅值也降低为后者的二分之一,系统的安全性能相应提高,一种输出电平含多个换流路径提供了更多选择,从而让直流侧电容电压和飞跨电容电压等指标的控制变得更为轻松。在五电平逆变器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工程应用中,漏电流(Leakage Current,LC)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且富有一定难度。由于土壤,水分等介质的存在,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光伏阵列对地含寄生电容。仅考虑高频共模电压(Common-Mode Voltage,CMV)时,直流侧支撑电容,滤波器和电网阻抗都可以看成是短路。因此在不隔离系统回路中会产生高频LC。CMV和LC将大幅降低系统的安全性,极易引起电击或者火灾,更有甚者,可能造成机毁人亡。
  本文首先对ANPC-5L的拓扑及工作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构建了ANPC-5L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其次对LC和CMV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根据两者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了一种能够抑制LC的调制方法。接着为了简化计算量,提出了该方法的载波实现。最后,将此方法与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空间矢量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低共模电压调制(Low Common-mode Voltage Pulse Width Modulation,LCV,WM)在共模电压、漏电流、中点电位(neutral-point voltage)波动、飞跨电容电压(flying-capacity voltage)波动、电流谐波畸变率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
  为验证本文所提调制策略的正确性,设计并搭建了10kW三相ANPC-5L逆变器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ANPC-5L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系统设计。其中硬件系统设计包括直流电容板设计,主电路板设计,并网接口板设计,信号处理板设计及控制板设计。软件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控制板上的DSP和CPLD程序设计。在此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上述四种调制策略的离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