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AHP-FCE方法对新三板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估值研究
【6h】

基于AHP-FCE方法对新三板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估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

(3)比较分析法

1.3 企业估值方法的文献综述

1.3.1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1.3.2 相对估值法

1.3.3剩余收益法

1.3.4 期权估值法

1.3.5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创新和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点

2 新三板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现状与特征分析

2.1新三板市场发展概况

2.2软件信息企业发展状况

2.3新三板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特征

3 新三板企业价值理论及价值评估方法

3.1新三板企业价值相关理论

3.1.1 企业价值内涵

3.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3 平衡计分卡理论

3.1.4 企业价值链理论

3.2传统方法对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及其适用性分析

3.2.1现金流量贴现法特点及其适用性

3.2.2相对估值法特点及其适用性

3.2.3 EVA估值法特点及其适用性

3.2.4 实物期权定价法特点及其适用性

3.2.5 新三板企业估值方法评述

4 新三板软件与信息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4.1价值评估指标层次结构的构建

4.1.1 指标设置原则

4.1.2 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指标层次结构

4.1.3 价值评估指标层释义

4.2 AHP分析法及其评价步骤

4.3 FCE评价法及其评价步骤

4.4新三板软件与信息技术企业估值的方案设计

4.4.1利用AHP法建立价值评估层次结构

4.4.2 确定评价因素等级论域

4.4.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5 新三板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价值评估验证

5.1 公司介绍

5.2 公司行业情况

5.2.1 行业基本面分析

5.2.2 行业竞争度分析

5.3 企业核心能力与商业模式分析

5.3.1 研究开发与创新

5.3.2 中科软科客户层面

5.3.3 企业内部流程分析

5.3.4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5.4 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

5.5 企业价值评估过程

5.5.1 确定子因素层的模糊关系

5.5.2 确定主因素层的模糊关系

5.5.3 确定目标层的模糊关系

5.5.4 确定企业的评估价值

5.5.5结果评价

6 研究结论及研究意义

6.1传统估值方法研究总结

6.2新型估值方法的研究总结

6.3 新型估值方法意义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作为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支柱性产业,是国家战略先导,是国家核心竞争力重要体现。在新三板挂牌数量中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数量位居第二且成交金额巨大,所以研究新三板市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的内在价值意义重大。新三板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经营模式和资本结构不稳定,具有高技术性、高风险性、高成长性的特点,同时新三板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使得市场缺乏相对充足的流动性,企业内在价值不能得到完全体现,导致新三板市场投融资活跃度较低。  本文首先介绍新三板市场中软件与信息技术企业的现状和特征,同时对比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理论和企业传统价值估值方法,详细的阐述了传统估值方法FFCE贴现法、BS期权法、相对估值法、EVA经济增加值法的不足和约束性,并由此得出以下结论:新三板市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大多是处于发展初期,现金流量不稳定且预测困难,这导致FCFF贴现模型的应用受到限制;同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多、行业分类广、经营模式多样、企业共性较少使得企业可比条件难以满足,可比性较差,相对估值法不能有效的运用;相应的EVA估值法,需要对有关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计算和调整工作量大且不易于投资人理解,造成非专业人员使用上的困难;期权估值模型假设条件严格,实际操作复杂,实践效果差等缺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并提出了融合的AHP-FCE估值方法。其次,本研究结合新三板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经济环境、经营模式,核心竞争能力,不确定性等主要因素,构建了基于AHP-FCE法的企业价值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考察影响新三板软件信息技术企业价值的因素。最后本文随机选取一家软件信息技术企业,根据新构建的估值体系,检验分析新估值方法的评估结果。检验结果显示,AHP-FCE估值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三板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的内在价值,该方法不仅能考察企业的宏微观环境、行业状况、商业模式,同时还考察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丰富了实务界对于估值方法的研究,为该类企业估值提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