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瞻性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6h】

前瞻性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1.2.1本文的研究思路

1.2.2研究方法

1.3本文的框架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成果

2.2国内研究成果

3.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3.1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

3.2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

3.3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3.3.1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进展

3.3.2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4.泰勒规则

4.1货币政策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

4.1.1历史上的争论

4.1.2现代以来的交替演进

4.2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基础

4.2.1长期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线

4.2.2相机抉择的动态不一致性

4.3泰勒规则的提出和扩展

4.3.1泰勒规则的提出

4.3.2泰勒规则的扩展

4.4泰勒规则的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4.4.1我国央行承诺遵循泰勒规则的重要性

4.4.2我国央行承诺遵循泰勒规则的可行性

5.实证模型和变量选取

5.1分析框架

5.2模型设定

5.2.1政策利率的反应函数模型

5.2.2市场利率的反应函数模型

5.3数据处理

5.3.1利率

5.3.2通货膨胀率

5.3.3均衡实际利率

5.3.4产出缺口

5.3.5货币供应量

5.3.6人民币汇率

5.4模型估计方法:GMM估计

5.4.1使用GMM估计的原因

5.4.2工具变量的设定

5.4.3加权矩阵的设定

6.估计结果

6.1序列平稳性检验

6.2政策利率的反应函数估计结果

6.3市场利率的反应函数估计结果

7.结论与政策建议

7.1研究结论

7.2政策建议

7.2.1泰勒规则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7.2.2逐步完善泰勒规则在我国实践的条件

7.3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自1993年确立以来,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我国的利率管制正在逐步放开,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也逐渐完善,央行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的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也在逐步转型,利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一方面,央行将更多地以短期利率为主的价格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另一方面,许多学者提出应当将利率代替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Taylor(1993)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具体的利率规则,即泰勒规则。泰勒规则的核心思想是以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央行通过对短期利率进行调整,对通胀和产出的变动做出反应,从而实现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泰勒规则作为一种利率工具规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理论界的研究也表明,遵循泰勒规则行事对于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如何?  首先,本文在已有的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现状,用定性的方法分析了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分别从我国央行承诺遵循泰勒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循泰勒规则的可行性两方面进行论述。然后,本文利用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对前瞻性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率双轨制的现状,分别以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预期通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等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前瞻性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模型。考虑到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对模型进行估计,分别得出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反应函数,并对估计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本文的结论,并结合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现状,给出关于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建议。  具体来说,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概括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泰勒规则的后续理论研究,并且对这些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归纳。然后,介绍了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并分别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现状。其次,回顾了泰勒规则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泰勒规则的基本模型,以及后续研究中对泰勒规则进行拓展的模型。最后,本文定性分析了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分别从我国央行承诺遵循泰勒规则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部分。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目的是考察目前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首先,结合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实际情况,分别以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预期通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前瞻性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模型。然后,采用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考虑到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广义矩估计法(GMM)。最后,分别得出政策利率的反应函数和市场利率的反应函数,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实证研究部分的结果如下:  第一,对政策利率的反应函数的估计结果表明,预期通货膨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对政策利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预期通货膨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上升时,政策利率也相应地提高。虽然我国央行没有公开承诺按泰勒规则行事,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的变动对央行政策利率的影响方式,可以用前瞻性泰勒规则的模型来描述。  第二,对市场利率的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央行对于政策利率的调整意图,能够一致地传导到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利率能够对预期通货膨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且反应方向与政策利率是一致的。这意味着央行已经具有较强的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的能力,也就是说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运用泰勒规则的前提条件。  第三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遵循泰勒规则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支持这一结论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虽然我国央行并未作出过遵循泰勒规则的公开承诺,但是央行根据预期通货膨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的变动调整政策利率的方式,是符合前瞻性泰勒规则的理论预期的。当预期通货膨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上升时,央行相应地提高政策利率,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我国央行调整政策利率的行为模式,可以用前瞻性泰勒规则的模型来描述。  其次,我国央行已具备了较强的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的能力,这是泰勒规则运用的前提条件。央行对于政策利率的调控意图,可以一致地传导到货币市场的利率上来。我国的市场利率能够对预期通货膨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且其反应方向与政策利率是一致的。当预期通货膨胀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上升时,市场利率也随之提高。这说明虽然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但是央行已具备了较强的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的能力。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现状,本文对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两点政策建议:  第一,泰勒规则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首先,对政策利率的反应函数的估计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央行没有公开承诺按泰勒规则行事,但是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变动对央行政策利率的影响方式,可以用前瞻性泰勒规则的模型来描述。其次,对市场利率的反应函数的估计结果表明,央行有较强的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的能力,这说明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运用泰勒规则的前提条件。最后,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遵循泰勒规则有重要意义,央行遵循泰勒规则可以解决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有利于实现中性货币政策,并且可以培育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第二,要逐步完善泰勒规则在我国实践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六点:第一,育央行可调节的基准利率体系,要选择并培育一种既能够被央行有效调控,又能够对市场产生广泛影响的利率作为央行的目标利率。第二,形成市场化的利率调节和传导机制,既要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对目标利率的调控能力,也要提高目标利率对各类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第三,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减少政府和企业对货币政策的干扰,引导市场形成理性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第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促进利率与汇率协调机制的成熟。第五,提高利率对通货膨胀的调整程度,制定货币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发挥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稳定作用。第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丰富和补充金融宏观调控的工具和手段。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选取的变量来看,本文考虑到目前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实际情况,分别选取了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对预期通货膨胀和预期产出缺口等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本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设为政策利率,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设为市场利率,分别对前瞻性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模型进行估计,从而考察我国是否已经具备运用泰勒规则的基础。  第二,从研究的结论来看,本文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运用泰勒规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政策建议。首先,央行可以将泰勒规则作为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其次,要逐步完善泰勒规则在我国实践的条件。本文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与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现实紧密结合,可以为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