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氟尿嘧啶脂质体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6h】

5-氟尿嘧啶脂质体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3.1第一阶段结果(5-氟尿嘧啶脂质体对视网膜的毒性作者实验)

3.2第二阶段结果(5-氟尿嘧脂质体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实验)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玻璃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脂质体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及其对动物模型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效果.方法:一、家兔18只共36只眼,分3组:5-氟尿嘧啶脂质体组,浓度分别为0.8mg/0.1mL,1.6mg/0.1mL,3.2mg/0.1mL,6.0mg/0.1mL;游离5-氟尿嘧啶组,浓度为1.6mg/0.1mL;空白对照组,注射磷酸缓冲液0.1mL.每组家兔眼玻璃体内注射以上制剂后每周观察眼前后节变化,28天行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做光镜、电镜检查,综合分析各组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二、家兔6只共12只眼,双眼玻璃体内注射活化巨噬细胞制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分2组,分别注射:5-氟尿嘧啶脂质体和磷酸缓冲液0.1mL.每周观察各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28天观察各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结果:一、28天结合视网膜电图及视网膜病理学检查:5-氟尿嘧啶脂质体组0.8mg,1.6mg,3.2mg剂量组未见视网膜毒性作用;1.6mg游离5-氟尿嘧啶组和6.0mg 5-氟尿嘧啶脂质体组可见视网膜电图及视网膜病理学检查异常.二、术后3-4周,脂质体组玻璃体视网膜增生程度较对照组减轻;术后28天,脂质体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83.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脂质体包裹5-氟尿嘧啶能降低其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一次性玻璃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脂质体能有效抑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显著降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