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6h】

改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解剖基础

2.1.全身动脉造影

2.2红色乳胶灌注

2.3应用数字减影技术

3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方法

3.3手术注意事项

4 结果

5典型病例

6讨论

6.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命名

6.2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成活基础

6.3.对皮瓣的几点改进及意义

6.4 定量感觉检查的应用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改进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缺损的临床效果,结合基础及临床应用,进一步完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转移修复创面的手术方式方法,提高其治疗下肢远端部位及足部难治性软组织缺损的功能疗效,扩大皮瓣的应用范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方法:于2003年11月--2009年9月,临床应用改进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损伤18例,通过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软组织缺损部位层次和缺损面积、所切取皮瓣的面积、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的处理、蒂部的设计与转移及术后皮瓣的随访情况。分析各相关因素对患者皮瓣成活,术后感觉、功能和外观的影响。结合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基础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文献,探讨改进术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结果:临床应用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5.9岁,修复部位为足背4例,足底3例,足跟2例,踝周2例,小腿下1/3处7例,其中:骨外露创面8例,肌腱外露3例。手术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约6cm×4cm~22cm×10cm,其中保留供区腓肠神经功能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带薄层肌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改进应用后的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3月~3年,下肢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保留神经的4例患者供区及神经支配区域经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及两点辨别觉检查显示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供较可靠,不需二次手术,不损伤知名血管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较满意,但仍然有术后局部皮肤感觉功能丧失,静脉回流欠佳,皮瓣淤血坏死,修复范围不够等缺点。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了以下改进:加强皮瓣蒂部穿支及降低皮瓣旋转点扩大皮瓣修复范围;携带薄层肌肉修复骨外露创面;保留皮神经于供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总体来说,我们认为随着皮瓣外科的进步发展,通过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方式,使皮瓣血运更为丰富,成活率更高,通过保留患者小腿皮瓣供区及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手术更为简便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