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史料发掘的王平陵研究——以其大陆时期的文学活动为中心
【6h】

基于史料发掘的王平陵研究——以其大陆时期的文学活动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王平陵生平简介

二、研究现状和不足

三、本论文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 五四潮流激荡出的进步文人

第一节 《学灯》——新文化运动的接力

一、介绍实证主义美学

二、肯定散文诗的存在和艺术价值

三、对社会人生的关注

第二节 新文艺思想下的编著成果

一、《社会学大纲》——致力于社会学教育的一片热忱

二、《西洋哲学概论》——一部较早且较全面介绍西方哲学的入门书

三、《中国妇女的恋爱观》——恋爱问题的真知灼见

第三节 《大道》、《青白》:对艺术本体性思考的一面

一、对“普罗文学”对抗策略的转变

二、对戏剧的倡导

三、对艺术本体性的追求

第二章 王平陵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第一节 王平陵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倡导

第二节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重要阵地——中国文艺社和《文艺月刊》

一、“民族主义文艺”还是“三民主义文艺”?

二、王平陵在两大阵地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王平陵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开展

一、王平陵与鲁迅之间的论争

二、《文艺月刊》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推动

第四节 文艺阵地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背离”

一、中国文艺社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背离”

二、《文艺月刊》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背离”

第三章 王平陵在抗战时期的文艺活动

第一节 组织筹备“文协”的努力

一、筹备“文协”的契机

二、筹备“文协”的过程

三、筹备的结果

第二节 王平陵在“文协”成立后的活动

一、“文协”分会的联络和总会迁渝事宜

二、前线访问活动及保障作家生活运动

第三节 王平陵在战时的创作活动探析

一、王平陵战时创作概观

二、王平陵战时文艺观与其创作的关系

三、王平陵对战时小说、戏剧创作的关注和积极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王平陵年表

展开▼

摘要

20世纪20年代,王平陵最初以在京沪各报发表作品而崭露头角,随后以《学灯》、《大道》、《青白》的主编和“民族主义文艺”的倡导者、“文协”的组织者活跃于文坛。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王平陵一直被冠以“右翼文人”、“国民党御用文人”的称号,虽然为大陆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但长期未能得到文艺界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史料发掘的基础上,以王平陵在大陆时期的文学活动为中心,考察他前后期文学活动的变化性以及思想观念的内在统一性,思考他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艰难抉择,力争展示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丰富现代文学史的文人书写。  全文分为引言、主体、结语三部分。引言主要包括王平陵的生平简介、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创新点和意义。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在 20 世纪 20 年代,王平陵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主编《学灯》期间对实证主义美学的介绍、对散文诗的存在和艺术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走的是比较典型的新文化人的道路;他在进步思想指导下的编著成果,与五四时期对译介作品的重视以及对女性问题、教育问题的关注是一脉相承的;他对《大道》、《青白》等文学刊物的编辑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思想和对艺术本体性的追求。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王平陵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关联,分析了他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阵地——中国文艺社和《文艺月刊》中的重要地位,他在这一运动开展过程中与鲁迅的笔战和对《文艺月刊》的编辑方针。重点强调了王平陵对“民族文艺”的独特阐释,他以文人的自觉性使官办的《文艺月刊》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也使他所负责的文艺有力地避免了意识形态的控制。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王平陵在抗战时期的文学活动。除肯定王平陵筹备“文协”的努力外,也重点分析了他在“文协”分会的联络和总会迁渝事宜中的辛勤付出,以及他对前线访问活动和作家保障运动的密切关注。同时论述了王平陵在战时的创作情况,分析了他的战时文艺观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他在小说和戏剧方面的积极实践。  结语部分对王平陵在大陆时期的文学活动进行总结概括,指出其相对独立性的编辑思想、积极的文学态度以及对文艺事业的执着和坚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