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像学成像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应用
【6h】

影像学成像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 解剖生理

3. OVCF影像学表现及比较

4. 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2 影像学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影像学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应中应用

3.2 三种影像学检查对压缩骨折诊断敏感性

3.3 测量椎高及Cobb角意义

3.4 PKP术式适应症及禁忌症

3.5 PKP术式疗效探讨

3.6 骨水泥渗漏

3.7 邻近椎体新发骨折

3.8 PMMA未来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术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椎体压缩程度及手术适应症,术中在C型臂X线透视下穿刺、监测骨水泥有无渗漏及分布情况;术后3-6月影像学随访,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矫正情况及邻近椎体有无新发骨折。
  目的:明确影像学成像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具有重要意义;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疗效;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MRI较CT、DR对椎体骨折诊断敏感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3月经PKP治疗OVCFS病人47例,其中22例患者均行术前、术后及术后3-6月摄椎体正侧位平片,术前及术后3-6月MRI检查。11例患者同时行CT三维重组检查。统计术前影像学检查变形椎体数目;MRI检查新鲜压缩性骨折数目,陈旧性压缩性骨折数目;DR及CT检查见骨折线椎体数目。并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椎体前、中央高度;比较三种检查对压缩骨折诊断的敏感性,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椎体前、中央高度丢失情况;术中在C型臂X线透视下监测及术后椎体正侧位片上观察骨水泥有无渗漏及分布情况;末次随访时MRI诊断邻近椎体有无再发骨折。
  结果:22例患者共24椎MRI诊断为新鲜压缩性骨折,其中19例表现为楔形变,5例表现为双凹畸形,24例新鲜患椎中3椎明显变扁;MRI检查另有3例双凹畸形,2例楔形变,2例明显变扁,但MRI抑脂序列呈等信号。DR摄影示15例楔形变,3例变扁,8例双凹畸形,形态异常椎体中12例可见骨折线;11例患者CT检查患者9例可见骨折线,但椎体后壁完整,无后柱骨折及脱位征象。22名患者中有3例明显后凸畸形。22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92±0.19cm)恢复到术后(2.38±0.28cm),椎体中央高度由术前(2.18±0.36cm)恢复到术后(2.52±0.39cm),Cobb角由术前(22.62±4.36°)恢复到术后(12.36±1.57°),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比较及Cobb角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约(2.3750±0.2782cm),椎体中央高度约(2.5121±0.3894cm),与术后相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椎有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2.5%;在随访中发现有两名患者出现邻近椎体新发骨折,概率约8.3%。
  结论:影像学检查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且MRI较CT、DR对椎体骨折诊断更敏感,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疗效肯定,但对是否引发邻近椎体新发骨折尚存在争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