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容-距离-行为”整合的企业创新搜索双元平衡策略研究
【6h】

“内容-距离-行为”整合的企业创新搜索双元平衡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新的创新环境下,精益、敏捷的创新需求与企业创新资源有限之问的矛盾日渐凸显,创新搜索作为破解矛盾的显性途径倍受重视。然而,创新搜索涉及诸多对创新而言不可或缺但行为逻辑却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任务,过度关注一方而偏废其它易使企业落入创新“陷阱”继而损害创新绩效。由此,创新搜索平衡命题开始纳入管理者与学者视野。其中,借鉴组织双元性思想以实现创新搜索平衡的观点获得大量实践与理论支持。但是,现有研究极少以多维整合视角来刻画创新搜索从而难以形成完整的双元平衡策略;普遍缺失双元治理的“适应性判定”因而抑制了双元平衡策略制定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对创新搜索双元平衡策略发挥作用的协同机理挖掘不足,对影响创新搜索双元平衡策略绩效效果的组织内外部权变因素关注不足,由此阻碍创新搜索双元、平衡“黑箱”的开启。  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企业如何在多维层面上实现创新搜索双元平衡以改进创新绩效”这一基本命题,逐层递进研究四个子问题:(l)如何以多个维度来共同刻画创新搜索?(2)如何在多维层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更为完整的企业创新搜索双元平衡策略?(3)这些创新搜索双元平衡策略作用于创新绩效的机理与结果是怎样的?(4)竞争强度、行业增长(组织外部市场环境)以及情境分离(组织内部员工能力)对上述作用机理与结果有何影响?  对此,本文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展开分析。子问题一,基于企业创新搜索的行为逻辑和组织注意力理论,找到企业创新搜索决策的关键问题,每一关键问题与一个维度对应从而提炼出创新搜索多个维度。子问题二,基于组织双元性管理范式,先在多维层而识别企业面临的竞争性搜索任务,后对其进行双元治理的适用性判定,对通过判定的竞争性搜索任务相应做出双元平衡策略安排。子问题三,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推演,提出各类型创新搜索双元平衡策略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假设并予以实证检验。子问题四则在子问题三的基础上,引入竞争强度、行业增长及情境分离作为调节变量,同样经文献研究与理论推演,提出相应假设并予以实证检验。本文实证检验数据来自275家中国企业的问卷调研,运用题项得分相关系数法、AVE值与CR值、竞争模型比较法等检验量表信度与效度,采用相关系数法、Harman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验证所提假设。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创新搜索可用“内容-距离-行为”三个维度来刻画,它们契合组织创新搜索的行为逻辑且分别呼应着组织注意力决策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搜索什么知识——到哪里搜索目标知识——如何搜索目标知识”。创新搜索三维构念的提出突破了单维和二维划分,拓展了创新搜索理论的研究视角与维度内涵。  第二、按照组织双元性管理范式的三个程序化环节,发现在创新搜索“内容-距离-行为”三维构念下,企业面临两组竞争性搜索任务,即:市场知识搜索与技术知识搜索、宽度搜索与深度搜索。对其双元治理兼具战略重要性与兼容性,具体的双元平衡策略有三大类共六种:第一类、搜索内容相同的宽度搜索与深度搜索双元平衡策略,涵盖市场知识宽度与深度搜索双元平衡、技术知识宽度与深度搜索双元平衡;第二类、完全宽度或深度搜索下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搜索双元平衡策略,包括市场知识宽度搜索与技术知识宽度搜索双元平衡、市场知识深度搜索与技术知识深度搜索双元平衡;第三类、搜索内容不同时,宽度搜索与深度搜索交叉双元平衡策略,包括市场知识宽度搜索与技术知识深度搜索双元平衡、市场知识深度搜索与技术知识宽度搜索双元平衡。此部分研究填补了双元治理适应性判定的缺失,规范了组织双元性理论的应用研究。  第三、三类创新搜索双元平衡策略作用于创新绩效的机理与效果具有差异。第一类策略因“概念协同”定向影响且比单一搜索策略更显著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第二类策略虽可发挥“供需协同”,但其实质仍是单一地宽度搜索或深度搜索,易引致创新陷阱,因而未能显著改进创新绩效,甚至完全深度搜索会损害创新绩效;第三类策略因为“概念协同”与“供需协同”耦合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比单一创新搜索策略以及其他两类双元平衡策略更显著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此部分研究探析了创新搜索双元平衡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黑箱”,深化了创新搜索平衡问题的研究。  第四、竞争强度、行业增长与情境分离在创新搜索双元平衡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不同的调节效应。竞争强度越大,第一与笫三类策略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越大;第二类策略中的完全宽度搜索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越大,而完全深度搜索对创新绩效的负向作用越大。行业增长越高,第一与第三类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小;完全深度搜索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作用越小。情境分离水平越高,第一与第三类策略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大,完全深度搜索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作用越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