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美人群雄激素性脱发易感位点与汉族人群相关性研究
【6h】

欧美人群雄激素性脱发易感位点与汉族人群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诊断标准

3 结果

3.1 基因分型质控

3.2 关联分析结果

3.3 人种差异比较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课题综述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alopecia,AGA)是人类最为常见的脱发性疾病,分为男性型脱发(maleandrogeneticalopecia,MAGA)和女性弥漫性脱发(femalepatternfemalepatternhairloss,FPHL)。MAGA以前额发际线的三角式后移,随后头顶部头发稀疏为特点。FPHL以头顶部区域为中心的弥漫性脱发而前额发际线不后移为特点。不同人种患病率不同(3.5%-50%),白种人患病率最高,而黄种人和黑种人患病率较低。在中国,男性AGA的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0%。AGA具体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与雄激素在AGA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的出现,发现许多易感位点与AGA相关联。目前欧美人群研究所发现的AGA主要遗传易感位点有:X染色体上的AR/EDA2R位点、7p21.1上的HDAC9位点和20p11上的位点。本课题组已对上述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验证,其中20p11上的位点与MAGA在中国人群中显著相关。最近,Li等对7项欧美人群早发型GWAS进行了meta分析(共计12806个患者)发现6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TARDBP、HDAC4、HDAC9、AUTS2、17q21.31和SETBP1)。Heilmann等通过对GWAS数据的meta分析和验证研究发现4个新的AGA易感位点(2q35、3q25.1、5q33.3和12p12.1)。由于AGA在不同人种中存在遗传异质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人群中,这些易感基因/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AGA的关联性尚不清楚。
  目的: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通过关联分析研究对既往欧美人群报道的AGA易感基因/位点进行验证,以期发现中国汉族人群AGA的易感基因/位点。
  方法:利用SequenomMassarray系统,将欧美人群既往报道的13个AGA易感基因/位点(共18个SNPs)在中国汉族人群(共368例MAGA病例和746例对照)中进行验证,并用Plink1.07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18个SNPs(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SNPrs3786939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allelefrequency,MAF)在家族史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OR=1.459,95%CI=1.102-1.931),家族史阴性病例组与对照组间MA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95,OR=0.932,95%CI=0.717-1.210),家族史阳性病例组和家族史阴性病例组间MA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OR=1.566,95%CI=1.112-2.205),但对上述组别间的比较进行校正后,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SNPrs9752491的MAF在疾病严重程度≥Ⅳ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7,OR=1.588,95%CI=1.134-2.224),在疾病严重程度Ⅰ-Ⅲ的病例组与对照组间MA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4,OR=1.023,95%CI=0.774-1.351),疾病严重程度≥Ⅳ的病例组与疾病严重程度Ⅰ-Ⅲ的病例组间MA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6,OR=1.553,95%CI=1.052-2.292),但对上述组别间的比较进行校正后,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
  结论:本研究未发现18个SNPs与MAGA存在关联性,但我们尚不能排除相应的13个易感基因/位点与汉族人MAGA的关联性,这可能与中欧人群的遗传异质性有关。将来尚需对这些位点进行精细定位研究,并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