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靶向端粒酶的新型芳基2H吡唑的设计合成与抗癌活性筛选
【6h】

靶向端粒酶的新型芳基2H吡唑的设计合成与抗癌活性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新型芳基2H吡唑的研究进展

1.1端粒酶抑制剂的现状

1.2吡唑类化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1.3芳基2H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4 芳基2H吡唑衍生物分子设计

第二章 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的合成与活性筛选

2.1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合成的主要仪器和试剂

2.2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3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4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5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

2.6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筛选

2.7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的合成结果

2.8芳基2H吡唑类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筛选结果

2.9讨论

2.10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部分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图谱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本文以卤代水杨醛和丙酮为原料经过环化、酰化、取代、缩合等反应,首次合成了12个芳基2H吡唑衍生物,并采用1HNMR、13CNMR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为了进一步确证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我们培养出了3种晶体结构,并解析了晶体结构。探讨了新型芳基2H吡唑化合物的合成条件,筛选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端粒酶活性。通过DiscoveryStudio2.1软件模拟分子对接实验,初步探讨了高活性目标化合物与端粒酶TERT蛋白的结合模式。
  (1)设计合成了12个芳基2H吡唑衍生物。
  以卤代水杨醛与丙酮为原料,合成2种α,β-不饱和酮中间体,再分别与85%的水合肼环化,合成了两个芳基2H吡唑衍生物,最后2H吡唑环和胺类化合物拼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2)培养了3种晶体,其中5a-3为正交晶系,空间点群为Pna2(1),4b为三斜晶系,空间点群为Pna2(1),7a-2为单斜晶系,空间点群为P2(1)/c。
  (3)通过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细胞活性及端粒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5a-3的抗胃癌SGC-7901细胞作用明显,IC50为21.3±1.885μM;化合物4a对端粒酶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2.47±0.75μM。根据构效关系研究表明,环胺取代比直连胺取代的吡唑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好。
  (4)利用DiscoveryStudio2.1,选择活性较高的芳基2H吡唑化合物4a与端粒酶TERT进行了分子模拟对接,对接模型初步阐明目标化合物4a靶向端粒酶TERT的强效抑制机制。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芳基2H吡唑化合物,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的新结构,丰富了端粒酶抑制剂的筛选的结构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