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E评分在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6h】

CTE评分在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采集

2.2 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3,6,7]

2.3影像及内镜检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2.4研究方法:

2.5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CD组与ITB组临床、内镜及CTE各指标比较

3.2两组经临床、内镜及CTE分别赋分结果

3.3 两组病例评分结果分析

4.讨论

4.1临床表现特点的鉴别价值

4.2内镜检查特征对于CD及ITB的鉴别价值

4.3 CTE对于鉴别CD及ITB的价值

5.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展望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CT小肠成像在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小肠CT(computed tomographic enterography,CTE)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初步尝试建立CD的CTE评分方法,通过对相同病例组与内镜、临床评分进行比较,观察CTE评分的可行性。
  3.结合各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制定包含临床、内镜及CTE在内的综合评分系统,并与临床、内镜评分系统相比较,观察各评分系统的效能,探讨CTE评分指标的临床意义。
  方法:
  1.收集2010年至2015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D及ITB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患者共84例(CD61例、ITB23例),收集、整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内镜及CTE指标。
  2.运用统计方法分别求出内镜、临床及CTE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根据临床及阅片经验剔除争议较大且统计学意义不大的指标。
  3.根据特异度高低对各指标赋予分值,按照拟定评分标准对CD组及ITB组患者进行评分,分别计算临床、内镜及CTE分值及综合评分结果。
  4.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几种不同评分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观察综合评分的效能。
  结果:
  1.临床指标中,倾向于CD诊断的指标有腹泻和肛周病变史,而盗汗、PPD强阳性和肺结核更支持ITB的诊断。发病年龄CD较ITB年轻化,有统计学意义。
  2.内镜检查指标中,有统计学差异且利于CD诊断的有节段性病变和纵行溃疡,而环形溃疡、回盲瓣口固定开放则支持ITB诊断。
  3.CTE指标中,空肠、横结肠、多节段病变、系膜侧增厚、肠壁分层强化、假憩室征、梳状征、回盲瓣口闭塞、肠粘连及淋巴结均匀分布有价值,利于CD诊断;肠系膜对侧肠壁增厚、回盲瓣挛缩或回盲瓣口固定开放、淋巴结直径增大、淋巴结中心坏死及淋巴结沿右结肠动脉分布为主提示ITB可能大。
  4.最终临床+内镜中纳入评分的指标CD、ITB组分别有腹泻、肛周病变史、节段性病变、纵行溃疡及盗汗、PPD强阳性、肺结核、环形溃疡、回盲瓣固定开放。CTE中纳入CD诊断指标为节段性病变、肠系膜侧增厚、假憩室征、分层强化、回盲瓣闭塞、肠粘连及梳状征,纳入ITB诊断标准为肠系膜对侧肠壁增厚、回盲瓣挛缩或固定开放、淋巴结沿右半结肠动脉分布及淋巴结中心坏死。
  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得出包含CTE指标的综合评分系统曲线下面积最高,灵敏度及特异度也较单纯临床内镜指标高。
  结论:
  1.CTE在CD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可提供肠壁以外的信息,助于判断疾病的综合情况,有较多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可提示CD诊断,多征象联合更应用有利于CD与ITB的鉴别诊断。
  2.CTE制定的评分标准对CD的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高,对诊断CD可提供较大参考价值。
  3.CTE+临床、内镜评分系统较单纯临床或内镜评分系统可提高CD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临床综合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