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准肝切除在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6h】

精准肝切除在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2.2 方法

2.3观察指标

2.4出院标准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两组患者术临床资料比较

3.2两组患者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3.3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3.4预后情况

4讨论

4.1精确的术前评估规划技术

4.2精准的肝门解剖技术

4.3 精细的肝实质离断技术

4.4 精良术后管理技术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精准肝切除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在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62例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cm,≤10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传统肝切除组82例和精准肝切除组80例。传统肝切除组:术前常规行血常规、生化、凝血象等实验室检查及B超、CT和MRI评价患者全身一般情况和肿瘤情况。精准肝切除组:除上述常规检查外,术前使用3D虚拟规划技术重建肝脏重要脉管结构,预测肝脏体积与剩余肝体积,计算机模拟规划最佳手术方案;术中使用B超对肿瘤进行定位,评估肿瘤大小,观察与周围脉管结构关系;对组织结构进行精细解剖及精准离断。比较两组术中肝门阻断率、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肝功能、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1年复发率及生存率。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结果:传统肝切除组与精准肝切除组肝门阻断率分别为52.4%和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P=0.038);出血量分别为(298.7±315.1) ml和(206.8±173.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291,P=0.001);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5.8%和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8。P=0.169)。传统肝切除组和精准肝切除组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683.2±507.4)U/L和(472.4±312.0)U/L,第3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243.0±213.4)U/L和(164.3±147.0)U/L,第5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97.2±75.7)U/L和(58.8±50.8)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2.729、3.772,P=0.021、0.019、0.000);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5.5±5.7)d和(14.4±4.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9,P=0.534);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9±3.4)d和(7.9±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P=0.0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8%(31/82)和17.5%(14/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2。P=0.004);住院费用分别为(32713.7±8209.5)元和(27215.5±7871.3)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421。P=0.801)。传统肝切除组和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2.7%(35/82)和27.5%(2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1。P=0.016);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2.9%(68/82)和90%(72/80),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8。P=0.333)。
  结论:与传统肝切除相比较,精准肝切除在大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